一、“一站式”招生入學,破解擇校難題
湖北省宜昌市為破解擇校難題,推行“互聯網+”陽光招生,實現“一站式”招生入學。研發義務教育招生平臺,利用智慧城市、城市大腦建設匯聚的公安、自然資源、衛生健康等30多個部門數據,開通“鄂匯辦”APP、“宜格服務”小程序等移動端辦理渠道。按照“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原則,在新生報名時自動關聯比對,精準匹配劃片學校,實現“數據網上核,家長零跑腿”。教育管理部門實時掌握招生過程中各學校的學位供需信息,配置算法從源頭上根除“大班額”,及時采取“相對就近”原則動態調控局部生源扎堆情況,實現學校間學位智能均衡調整。
二、“一臺式”網絡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以全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考省級試點改革等為契機,探索信息技術支撐育人模式和評價模式創新,全面實施網絡學習空間和評價系統“一臺式”互通共享的綜合評價。全市共享“三通兩平臺”建設成果,支持中小學師生在宜昌智慧教育平臺開通網絡學習空間,高水平實現“一人一空間、人人用空間”。在宜昌智慧教育平臺上研發建設信息化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創造性實現評價系統和網絡空間的一體共建、互通共享。
三、“一體式”網絡研修,助力教師成長
建設“云上”教師研修學院,實施數字化教學名師、e教能手培養計劃。用活用足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等優質資源,實現教師慧教、學生慧學、家長慧育。完善資源準入、匯集、共享與淘汰的相關制度規范,組建數字賦能教學專家指導委員會,加快數字化課程、特色課程開發。推動網上教研模式創新,實現跨校、跨區域精準“云教研”、“云診斷”,深化專遞、名師、名校網絡等“三個課堂”建設運用。建立中小學校校長數字化領導力模型,實施數字化先行校培育工程,重點培育30所示范學校。圍繞打造生動課堂,開展數字技術支持的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助推大規模因材施教。深化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用好名師名校長空間,常態化利用空間開展教與學。探索運用“云端雙師”教學模式、“云端組班”學習方法、“云端互動”教研模式。
四、“一網式”課后服務,助推“雙減”落地
圍繞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托得住管得好服務優”的目標,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全市大力推進市縣協同、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一網式”課后服務,獲得家長和社會持續點贊。依托釘釘搭建服務平臺,構建“1+N+X”智慧教育生態體系,13萬名師生、家長在線共建共享課后服務資源?;谄脚_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開設親子云課堂、線上云閱讀、網絡家長會,打造一批“智慧+創意多功能室”,建設6個職業體驗類社區學習場景。全市300多所中小學校開拓課后服務資源渠道,全面推廣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優課”、“精品課”資源應用,開通電視“智慧教育”有線衛視頻道,引入人工智能高新科技企業的優質課程,以優質教學資源服務助推減輕作業負擔。全市統一開展“創造未來”科普類線上課堂,課后服務的課程吸引力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五、“一窗式”開放輔導,滿足個性需求
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研修,開辟“一窗式”網學渠道,提升個性化學習服務保障水平。市、區教研部門依托“1+1+N”學科中心組、學科網絡工作室等載體,加強對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備課、上課、觀課、議課的全程指導,推出示范課、展示課、研討課,提升學科教師教學水平,打造生動課堂、精彩課堂。廣泛開展“三個課堂”應用,通過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形式破解農村小規模學校開不齊、開不好課程的難題。上線“愛問”志愿輔導平臺,開設名師課堂、錯題分析、陽光心理等6大板塊,為學生私人訂制“周末課堂”和“寒暑假有約”開放輔導服務。
六、“一鍵式”花朵護航,守護校園安全
建設校園安全花朵護航平臺,打通智慧城市與智慧校園安全物聯邊界,上線花朵護航應用場景,用數據為學校師生提供“一鍵式”安全守護。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打造學校校園環境“VR一張圖”,抓住“進校、出校、校內、校園周邊”四個關鍵環節,接入校園內外已建的道閘、測溫、巡課巡考監控等設備,整合關聯數據資源,重構校園師生安全管理流程,實現“一屏觀全域”。教育部門與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城運指揮中心等部門互通共享數據,實時比對信息,監測預警情況。在試點學校安裝校門口人臉識別和校園內重點區域智能探頭,運用人臉識別、物聯網、大數據、AI算法等數字技術,對接聯通校園安全工作機制,做到危險提前警戒、隱患及時排查、事件快速處置,努力守護師生人身安全、交通安全、“舌尖上的安全”,筑起牢固的校園安全防護堤壩。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