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是最為持久的民生福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2021年以來,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委、市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核心理念,推動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突出“五個發展”,構建了高質量發展的素質教育新生態。
一、城鄉優質均衡發展
優化教育布局,整合資源。構建多樣化特色發展的高中辦學新格局。2022年投資5.7億元新建的汨羅素質教育“新高地”——汨羅市一中如期開學;將位于農村的原三中、四中、五中和楚雄中學合并為新三中,整體搬入原一中,標志著“精品一中、優質二中、特色三中”的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開創“一鎮一品質學校”新局面。將原三中、四中、五中辦成了片區義務教育品質學校。建設40片高標準運動場,實現“城區一校一特色鄉鎮一校一基地”。整合75所農村小規模學校,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調整,93.5%的學生在中心校、品質校就讀,實現了小學上學“跨村不出鎮”,中學“寄宿走讀兩相宜”。
推行“縣管校聘”,均衡師資。全面鋪開“縣管校聘”,通過“招聘考試補充一批、公費安置充實一批、縣城到鄉鎮支教一批、鄉鎮到縣城學習一批、鄉鎮內部輪崗一批、鄉鎮之間交流一批”等措施,進一步加強管理人員和教師的流動,優化師資配置,把合適的人安排到適合的崗位,有效激活了教師隊伍的“一池春水”。
開啟集團化辦學,夯實管理。探索建立“市教育集團——學區教育集團——鎮(校)教育集團”三級集團化管理模式。由教體局牽頭,在全市設立4個學區教育集團,讓學校之間的“強弱聯合”由迎檢式捆綁向自發式融合轉變,實現了促進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總體目標。
打造學科核心,共享資源。組建一支近200人的學科核心團隊。立足學情實際,研制適合汨羅本土義務教育發展的教案、學案、課件、試題庫及作業模板等,并同步推送至全市各學校,充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市共享。
二、學校生動活潑發展
“雙減”提檔,增趣賦能,統籌作業管理。出臺《汨羅市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的規定》,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科學設臵作業,確保作業設計既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又有效減輕學生負擔。優化課后服務。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時間,進一步優化課后服務,開辟第二課堂,加強校園社團建設,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有創新性的學生社團,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規范校外培訓。出臺《汨羅市校外培訓機構常態化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健全違規培訓檢查常態化機制,確保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高效課改,培養思維。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為綱,以《課程標準》為標尺,結合集團化辦學模式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高品質課堂模式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學科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豐富課程,學以致遠,打造書香校園。2023年投資617萬元,在品質學校打造集校史館、圖書室、閱覽室“三位一體”的高標準閱覽場所,充分營造閱讀氛圍,全力打造書香校園。開設特色課程。結合書香校園建設,開設閱讀、書法等課程,結合本土濃厚文化底蘊推行“非遺進校園、楚辭進課堂”等地方文化課程,將非遺技藝如包粽子、制甜酒、踩高蹺等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將學校打造成培養知識、陶冶情操、傳承技藝的育人場所。
三、教師職業幸福發展
讓教師安居樂教。創“宜居、宜教、宜學”的三宜校園,讓教師走得進,留得住,教得好。大力改善宜居環境。5年新建教師公租房685套,進一步解決農村學校教師住房困難問題,極大程度穩定了基層教師隊伍。大力營造宜教環境。一是健全教師考評機制;二是將教師體檢費用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三是將鄉鎮農村教師特殊津補貼和人才津貼全額納入財政預,教育績效逐年遞增,2023年全市教育績效獎達500萬元。
讓教師專業成長。從2022年開始,教師培訓經費按每年不低于教職工工資總額1.5%(2023年師訓經費為556萬元)的標準落實到位。構建“師德+師能”培養體系,培養新時代的“大先生”。將教師的培訓需求融入“六大工程”的梯隊攀升體系,系統推進“1+1+6”強師計劃,鼓勵教師“跳起來摘桃子”,大力提升教師隊伍業務水平。
讓教師更有地位。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出臺《教師減負“十條”清單》,利用教師節表彰大會、師德師風巡回宣講等活動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獎教幫扶,助推教育事業發展。千方百計做大教育基金,全市教育基金總量已達1.2億元,其中2023年募集總量突破2500萬元,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基本形成,教師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四、學生五育融合發展
創新“五化”模式,突出德育實效。樹立教職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員育人觀念,及時矯正學生平時生活學習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實現正風糾錯及時化。
夯實體質管理,引領身心健康。開展“體育強校計劃”,通過日常體育鍛煉和定期開展活動,做到“天天有鍛煉、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期期有節會”,進而開創“人人有特長、班班有隊伍、校校有品牌”的生動活潑局面,確保學生每天戶外活動不少于一小時。
樹立高雅情操,加強美育熏陶。以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及其經典著作為抓手,開展“屈原文化進校園”活動,持續深入推進“楚辭進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學習楚辭和詩歌,了解本土楚文化和古今詩歌文化,豐富學生核心素養。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藝術比賽,系統推進美育發展。
充分貼近生活,強化勞動鍛煉。目前,汨羅各鄉鎮中小學勞動基地覆蓋率達100%,勞動觀念深入人心。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