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申請入黨率達99%,用人單位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養滿意度為96.5%,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提升至90.16%,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5%……這是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的一系列亮眼數字。
數字背后,是該校始終把紅色文化育人滲透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教育引導學生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構建了以紅色為底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培育了一批“靠得住、留得下、干得好”的德技并修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黨建賦能,驅動立德樹人“紅色引擎”
面向教育新時代、新形勢,如何更好地培養大國工匠、破解高職院校發展瓶頸?
“以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打造‘雙帶頭人+雙導師’的育人團隊,實現黨建工作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該校黨委書記袁義和說。
近年來,學校構建了“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級聯動、部門協同的紅色育人工作體系,創新提出黨建+育人模式,建好用好省級紅色教學資源庫,打造“八紅”“先鋒故事會”等實踐活動品牌,擦亮“服務全國兩會”“鏗鏘玫瑰”等特色品牌,真正讓黨建“活起來”。
為了充分挖掘湖南紅色資源“富礦”,今年6月,該校成立了紅色文化育人研究院,將打造成集紅色文化研究、教育、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育人平臺,強化紅色文化育人功能。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崔德明表示,要依托文旅部提質培優雙師培養項目,打造“七個一”紅色文化育人工程,持續探索把紅色基因厚植于人才培養,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把更多的紅色“富礦”,變為“活教材”,推動紅色文化進課堂、進實踐、進頭腦,大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據悉,該校通過實施黨建三大工程,完善了“一總支一特色”“一支部一亮點”的格局,打造了“湘菜義工在行動”等品牌。先后立項全國樣板支部1個、省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各1個,獲評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基層團建工作示范點等榮譽4個,開發了6門精品黨課,學生入黨申請率達到99%。
搭建平臺,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課程資源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解決紅色文化資源“原料”供給不足問題?如何解決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專業育人”資源的“產品”設計問題?
長沙商貿旅游職院通過實施“三個一”,建好一批“紅地”、建成一個“紅庫”、編好一套“紅材”,為開發紅色文化課程資源搭建了優質平臺,提高了紅色文化的專業育人實效。
據了解,該校以共同開發紅色課程等“5個共同”為基本框架,與長沙歷史館等10個紅色基地簽訂紅色文化育人研究院實踐基地共建協議,以“傳幫帶”等形式每年培訓學校學生600多人,每月開展“開學紅色第一課”等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十八洞村等為基礎,校企(地)共建鄉村振興研學基地。學校通過建好一批“紅地”,充分利用這些紅色教育基地開發的特色紅色文化資源,解決紅色文化資源“原料”供給不足的問題。
“目前,‘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省級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有紅色育人素材5232個、紅色在線課程176門,除滿足本校育人需求外,有1093個兄弟院校學生參與學習,在線用戶達45574人。”該校湘旅學院院長陳莉說,自2020年“紅庫”立項以來,圍繞紅色文化進校園、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課程思政素材、社會培訓考證等內容,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有效紅色育人資源保障,解決了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內涵不深”的問題。
該校湘旅學院黨總支書記蔣暢介紹,學校以“三教”改革為契機,結合專業特點,聚焦紅色文化育人,積極開展產業需求調研,精準研判紅色文旅人才需求狀況,組織編寫了《湖南紅色文化概論》《100個紅色文化景點現場教學微課程》等5本紅色文化校本教材,完成了《湖湘紅色文化》等10門專業核心課程改革,解決了紅色文化課程資源“質量不優”的問題,為推進紅色文化育人提供了重要支撐。
協同推進,將紅色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高職學生存在文化素養不足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紅色基因不足導致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人生目標不明確。”陳莉介紹,立足學校專業實際和新時代人才需求,如何將紅色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直都是學校致力破解的難題。
學校扎根紅色熱土,首創了紅色文化“平臺+思政+評價的專業育人”模式,構建了富含紅色基因傳承的特色育人體系,創新“三思”(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日常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將紅色育人貫穿人才培養始終,培養學生六大核心素養,賡續紅色血脈、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
“三年大學學習,兩年導游工作經歷,兩年紅色故事講解員經歷,讓我從一個背導游詞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實戰型導游,再到紅色故事宣講員,我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均離不開學校紅色文化的浸潤。”該校優秀畢業生韓琦在獲得“2022湖南省十佳景區講解員”榮譽時說。
“分類分層育人,學生在不同階段,對于紅色文化認識和接受度是不一樣的。”該校從事紅色文化研究教師李元敏說,學校采用分類分層育人,針對學生處于一年級時的校園人、二年級時準職業人、三年級及以后的職業人等不同階段,相應采用普及紅色文化基地知識、嵌入課程學習、實踐浸潤紅色文化三種方式進行紅色文化育人,針對性更強,學生接受程度更高,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據了解,該校人才培養質量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2021年的畢業生就業率和本地就業率分別高達96.4%和78.6%,且有30%以上畢業生到地方紅色文旅產業一線就業,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成績在全省穩居前列。(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匡芳 記者 陽錫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