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付曉方 聶志鵬)新聞發布會、民族團結研討會、風土人情推介會……近日,湖北省襄陽市第四十八中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思政課”,該校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團委書記同上一節課,將多樣形式的活動帶入課堂,在學生心中播撒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學生更易接受怎樣的方式,老師就要做怎樣的創新。”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齊光偉介紹,為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學校、引進課堂,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依托正開展的以筑牢紅色堡壘、爭做紅燭先鋒、培育紅心少年為主要內容的“三紅校園”創建工作,借助多樣思政課讓黨的思想理論潤澤學生們的幸福童年。
為了讓思政課更接地氣,襄陽市第三十一中學思政教師陳紅軍向同學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黨的開創者的年齡:“毛澤東28歲,陳潭秋25歲……同學們,未來的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簡單一問,讓同學們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
“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老師應該融入什么,如何融入?”為了讓思政課更有活力感染力,襄陽市實驗中學思政課教師開展集智備課,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課程設置、案例選擇上進行研究探討。
據了解,為確保思政課真正能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樊城區教育局通過集智備課、公開課、示范課、同課異構、“樊城好課堂”“名師送教”等多個研訓平臺,促進課任教師提高理論功底、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成為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種子的“播育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