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欣)近日,教育部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個層次的切入點和關鍵環節,培養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適應綠色低碳社會、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新一代青少年,發揮好教育系統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功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教育行業的特有貢獻。
《方案》提出主要目標。到2025年,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與綠色低碳發展規范在大中小學普及傳播,綠色低碳理念進入大中小學教育體系;有關高校初步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到2030年,實現學生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的系統養成與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綠色低碳理念育人體系并貫通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碳達峰碳中和一流學科專業和研究機構。
《方案》要求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教育教學。一是把綠色低碳要求融入國民教育各學段課程教材。二是加強教師綠色低碳發展教育培訓。三是把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納入高等學校思政工作體系。四是加強綠色低碳相關專業學科建設。五是將踐行綠色低碳作為教育活動重要內容,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等方式開發優質教育資源、普及有關知識、開展多種線上線下活動。
教材方面,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方案》指出,鼓勵開發地方和校本課程教材。學前教育階段著重通過繪本、動畫啟蒙幼兒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綠色低碳生活的習慣養成。基礎教育階段在政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學等學科課程教材教學中普及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理念和知識。高等教育階段加強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融合貫通,建立覆蓋氣候系統、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城鄉建設、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核心知識體系,加快編制跨領域綜合性知識圖譜,編寫一批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精品教材,形成優質資源庫。職業教育階段逐步設立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與碳匯計量監測等新興專業或課程。
學科建設方面,《方案》支持具備條件和實力的高等學校加快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排放權交易、碳匯、綠色金融等學科專業建設。建設一批綠色低碳領域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和示范性能源學院等。到2025年,全國綠色低碳領域相關專業布點數不少于600個。支持職業院校根據需要在低碳建筑、光伏、水電、風電、環保、碳排放統計核算、計量監測等相關專業領域加大投入,規劃建設100種左右有關課程教材,適度擴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此外,《方案》還指出,支持高等學校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研攻關,支持高等學校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政策研究和社會服務,以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提升教育服務貢獻力。通過完善校園能源管理工作體系等方式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校園建設。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