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克服高原反應,華北電力大學科研團隊在海拔3400米的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紅坡村試驗點,于日前順利完成技術攻關,精準獲取到相關研究數據,為我國高海拔建設特高壓直流送端換流站重大工程技術標準進行了有效補充,為今后工程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臨時黨支部第一次大會。張豪峰 攝
“試驗窗口期短、分散性大、精度要求高、環境惡劣,在圓滿完成攻關任務過程中,‘紅色引擎’迸發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原動力。”團隊負責人、共產黨員劉云鵬教授既興奮又自豪。
國家實施西電東送戰略,把西部的水電、光伏、風電送到珠三角,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建設特高壓直流送端換流站。但是,目前國內并沒有可借鑒的工程先例,現有技術標準也不能滿足建設要求,亟需取得相關試驗數據,以支撐工程前期研究及設計。
為此,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網科研院)邀請華北電力大學共同組隊聯合攻關。
1月3日,由華北電力大學電力工程系主任劉云鵬,專業教師耿江海、王平、劉力波和2021級碩士生程玉洲、2022級碩士生張航組成團隊,懷揣科研報國激情,不遠千里,奔赴海拔3400米的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紅坡村開展試驗。在這個團隊中,有5人是黨員。
其間,為調動各參與方積極性,華北電力大學團隊與南網科研院、武漢大學和迪慶供電局共同成立“迪慶高海拔試驗聯合臨時黨支部”。
“急難險重任務,黨員要牢記肩上責任,亮出身份、沖在前列,保質保量完成野外試驗研究任務。”第一次支部大會上,支部書記、南網科研院羅兵發出動員令。
黨旗高揚在科研攻關一線。程玉洲 攝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在“紅色引擎”帶動下,來自不同單位的科研人員緊鑼密鼓開始了高原科研實驗聯合攻堅戰。
1月20日(臘月二十九),順利搭建完成4000kV沖擊電壓發生器試驗系統;1月21日(大年三十)和1月22日(初一),完成沖擊電壓發生器的同步性調試、波形參數調試、試品布置等工作;1月24日(正月初三),具備正式試驗條件……就連兔年春節,聯合攻關團隊也一直奮戰在高原,黨旗始終高揚在攻關一線。
如今,此次高原試驗已于2月13日結束,歷時40天。其間,華北電力大學團隊在方案編制、設備調試、數據采集分析等試驗全過程中充分展現了“自強不息 團結奮進 愛校敬業 追求卓越”的華電精神,5名黨員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此次高海拔試驗研究成果將為藏東南工程設計投運提供堅實基礎。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在迪慶的高原上!”第二次支部大會暨總結經驗會議召開,劉云鵬在發言時心情十分激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王萬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