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每年全國兩會,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都備受關注,這與鄉村振興國策密不可分。在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看來,鄉村教師是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鄉村教師隊伍的規模、結構與質態,決定著鄉村教育質量,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先導性、內源性力量;鄉村教師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在鄉村社會治理、現代科技推廣、鄉土文化傳承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丁建寧說。
丁建寧認為,在鄉村振興中,鄉村教師有三重身份:一是教育引領者。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礎。教育是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的根本途徑和重要保障。作為鄉村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鄉村教師在鄉村人才培養的基礎教育階段起著關鍵作用。鄉村教師應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出發,為鄉村社會培育一批有鄉土情懷、有志于投身鄉村振興的人才。同時,要推動鄉村教師成為扎根鄉土的知識型人才,借助鄉村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二是社會建設者。鄉村振興,治理是關鍵。鄉村教師是鄉村社會主體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鄉賢典型,在調節維護行為規范、傳道授業解惑、引領德治法治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鄉村振興要重塑鄉村教師“新鄉賢”角色定位,將知識、文化、技能和勞動等優勢轉化為鄉村社會發展新動能,推動以教育為核心的創新要素輻射到基層管理、經濟發展、科技服務等社會治理各環節,助力鄉村治理良性發展。
三是文明倡導者。鄉村振興,文明是保障。鄉風文明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鑄就具有中國特色的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引導鄉村教師立足鄉村生活,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發本土教育資源,深化教育對象對鄉村發展的認識,激發其對鄉風文明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強化其投身鄉村振興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對于如何打造鄉村強師,丁建寧建議:一要注重生源選拔匹配度,把好入口關。堅持“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原則,擇優招收本科定向就業師范生,為鄉村地區定向培養志存高遠、樂教適教的基礎教育高素質師資和未來教育家。二要注重人才培養精準性,把好培養關。著力開展新時代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導鄉村定向師范生厚植教育情懷,增強文化自信,筑牢信念之基、把穩思想之舵;注重融合養成與特色培養相結合,在培育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推動通識培養、特色培養和個性培養的有機結合。三要注重鄉村教師賦能持續性,把好發展關。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平臺資源優勢,在政策制定、教育培訓、技能提升、課題研究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持續賦能鄉村教師成長。
丁建寧介紹,近年來,揚州大學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培養“三寬四得”型人才(“寬博知識、寬精技能、寬厚素質”“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得來”),這一理念與國家提倡培養“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隊伍目標不謀而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