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繆志聰 通訊員 張品 黃家偉)“心理韌性是青少年應對當下和未來的重要一課。”近日,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韌心’點亮生命”調研團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韌性的現狀與培養情況,對江浙地區8市42個縣區10萬余名中小學生、家長和一線教師開展系列調查研究,為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培養工作提供了創新方案。
據了解,心理韌性是指人應對與戰勝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也被稱為抗逆力、抗挫力、復原力、回彈力等。“現在的孩子們很幸福,物質世界豐富,生活環境安穩,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備的壓力應對機制。面對一些不斷出現的心理問題,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越來越需要重視孩子心理韌性的培養。”團隊成員、學生金昱清介紹說。
該調研活動從2021年開始,已經持續三年,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韌性的現狀與培養情況開展系列調查研究。以江浙地區8市42個縣區10萬余名中小學生、家長和一線教師為調研對象,全面了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的發展現狀與培養困境,積極探索心理韌性培養的創新模式。
該校心理學院教授陳慶榮告訴記者,調研團對大樣本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綜合質性訪談、案例分析等內容,研究發現:在心理韌性的主要維度中,情緒控制和尋求支持是抵御心理危機的最關鍵因素,力量性是維持心理健康水平的最核心指標。然而受限于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培養工作實際開展的困難與不足,這三者的發展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亟須創新韌性培養的工作模式,以克服體系零散、協同缺位等工作困境。基于前期成果,調研團走進家庭,深入中小學校和社區,開展心育課程設計和專業團體輔導等大量實務工作。
“我們最近在南京一個社區做團輔,發現很多孩子不知如何應對挫折困難。我們讓他們分享挫折困難的時候,他們講述的點是很細微的,比如同學之間有誤會、作業沒做好、被老師批評一下,這些點會給孩子們的心理造成很大壓力,但平時生活中我們很可能會忽略掉。”金昱清表示,對中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他們也很需要培養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
“三年來,我們發揮心理學專業優勢,積極開展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培養的相關研究,慢慢摸索出了融合信息化手段和校家社協同育人理念構建出中小學生心理韌性培養的創新模式。”團隊負責人、老師宋玥表示,“雙維雙向”測評篩查模式也是一種更符合現代心理學發展趨勢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趨勢的測評模式,希望能給在一線工作的老師提供一個心理教育的著力點。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