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日前,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由校黨委書記楚國清帶隊,走進北京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區——回天地區,與昌平區有關部門、霍營鎮街道政府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就如何建立校政企“大思政課”協作機制,挖掘新時代社區治理鮮活資源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深入調研。
在霍家營社區,師生們在村史館感受社區的時代巨變,在書記工作室詳細了解基層黨建在“七有七化”精細治理模式中打造“有人情味兒的社區”的務實做法,在垃圾分類驛站親見社區的創新舉措。
“對居民的需求我們15分鐘就到現場,24小時予以解決。”霍家營社區黨委書記李寶忠自豪地說,“我們把供給和需求的順序倒過來,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用老百姓的需求清單引領項目推動,每個環節都主動向前一步。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師生們還來到回天地區云智中心,現場了解社區治理、數字城市建設進展,并與昌平區相關部門、霍營鎮街道領導、企業代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座談交流。北京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史文瑞說,北京聯合大學在全市率先開啟了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大思政課”實踐探索,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將思政課走進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形成了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教學體驗式、互動式、專題式的教學模式。這次實地調研,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政課教學“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深化‘大思政課’建設,除了用好紅色資源,關鍵是要聚焦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用好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尤其是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上好‘京華大地上的大思政課’”,楚國清說,“回天地區治理經驗中有很多現實的素材可以融入思政課教學,我們可以把課堂搬到這里來,大家一起奔著問題去,構建校政企協作的‘大思政課’建設機制,推進聯大師生參與到首都人民的生產生活中,在實踐鍛煉中受教育、長才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