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濕度手機都看得出,大學生的改造真好用!”“大熱天不用來回去大棚,真是省心不少!”近日,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洞橋鎮和高橋鎮的不少村民為寧波財經學院的大學生們豎起了大拇指:“那么熱的天,大學生們深入田間地頭,真是能吃苦。”
這個暑假,寧波財經學院“數智賦能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海曙區各村鎮的田間地頭,他們在深入了解了當地農業生產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各式各樣“私人定制”的數智化改造方案。小到教老人使用手機操作相關軟件,大到幫村里調試精準灌溉系統。
實踐團指導老師、寧波財經學院副教授張育斌每天都要帶著學生們深入田間,頂著三十六七度的高溫,挨個對流量監測設備進行維護和檢修。汗水早已濕透衣衫,師生們卻渾然不覺,這已經是張育斌帶學生下田地社會實踐的第4個年頭了,烈日高溫早已習以為常。
今年該實踐團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和檢修水肥一體化灌溉裝置的前置數據源——超聲波水位計,這也是張育斌團隊開發研制并負責安裝的。
“水肥一體化灌溉裝置提供前置數據基礎,通過測量斷面從底層到表面的不同層面的流速,能有效跟蹤、測算、分析有效利用系數變化情況,提升農田灌溉用水的效率。”張育斌介紹。
“萬用表給我一下,我測一下電路正不正常。”“做好基礎工作,就是為了確保測量出來數據的準確性,對待任何工作,都需要十分嚴謹”……檢修的過程對實踐團來說,也是一堂深入農田的教學實踐,問題設備成了真實的教具。
“農業現代化需要很多高科技,在鄉村的這幾天實踐,讓我看到了未來就業的新方向,農業機械化、農業數智化的大趨勢給我們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實踐團負責人陳子堅感慨道:“通過這次實踐我們不僅感知了國情社情,更了解了所學技能的應用途徑、社會價值,對自己未來發展更有目標、更有信心了!”
據了解,實踐團成員主要來自寧波財經學院數字技術與工程學院工科類專業,他們除了為當地村民提供相關的農業技術支持外,還給當地老年人講解智能手機APP部分功能使用、電子醫保使用、智能手機乘車、網上買菜等方面的知識,幫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智能科技帶來的便利。
“暑期社會實踐將課程育人和實踐育人有機融合,讓學生們近距離了解到了數字農業的現狀和未來,親身體驗到了科技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張育斌說,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現代化,他希望廣大學生能夠俯下身子做學問,積極將所學所長用于鄉村、服務鄉村,將論文寫在廣闊大地上,用實際行動賦能鄉村振興。(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陳泓淵 李曉鵬)
寧波財經學院“數智賦能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在田間調試設備 學校供圖
寧波財經學院大學生深入田間地頭檢修設備 學校供圖
寧波財經學院師生把實踐課堂搬到農田 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