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張桐)“同學們,之前大家整理了全國各地有關港口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下階段我們將一起去實地調研,搜集具體案例、匯總成功經驗……”日前,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教師楊曉婉在講授《環境法學》時,結合全國首部針對港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規范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條例》,通過直面真實案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處理具體業務,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人才。
作為一所以生態環境為辦學特色的本科院校,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在生態環境教育方面底蘊深厚。近年來,該校不斷創新形式,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機融入教育全過程,浸潤式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行思結合,力促學生知行合一,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痹撔|h委書記李曉華說。
學校專門開設了生態文明素質教育課程、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校本課程,并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編寫教材作為新生入學必修課。
“課上我們學習了垃圾分類的目的、意義、實踐,垃圾的來源、現狀、危害,以及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等基礎知識。”學生楊森說。學校還將思政課作為抓手,把生態文明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今天,讓我們沉浸于一種深邃而富有力量的精神之中,那是對優良傳統的尊崇與對偉大中國精神的頌揚,而這一切,都從塞罕壩的一個故事開始……”一堂思政課上,教師王璐從塞罕壩這一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講起,精彩的講授讓同學們沉浸其中。
該校注重在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其中,新聞學專業在教育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環境宣教技能?!八芰洗诒袛嚢鑾紫卤闳芙庥谒?,隨后他把杯中水一飲而盡,全場觀眾為之震驚,也向全世界證明了這種塑料袋的環保性和安全性……”在生態環境部主辦的2023年“我是生態講解員”大賽中,該校新聞學B213班車方原同學的作品《能吃的塑料袋——神奇的PVA材料》榮獲優秀獎?!皩W校組織我們參加了很多與生態環保相關的活動,老師結合新聞傳播理論、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從理論支撐、選題要求、劇本創作等多方面對我們進行指導,讓我們獲益良多?!避嚪皆锌馈?/p>
為了讓學生積極實踐,近年來,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將志愿服務、理論宣講、社會調研納入思政課實踐當中,同時積極推進低碳校園、綠色校園、生態校園建設,通過環境熏陶、文化浸潤,將綠色理念貫穿到校園的方方面面。
該校還引入碳普惠的概念,特別創建了“碳普惠學分”制度?!巴ㄟ^智慧校園系統分析個人上網耗電、洗浴用水、運動步數并計算碳排放總量,培養自己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徐家河同學在獲得學分后,與同學分享自己減排習慣養成的心得。
“今后,學校將繼續探索生態文明教育與‘大思政課’的融合之道,促進學生成才、服務綠色發展、助力民族復興,為生態文明建設事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崩顣匀A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