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文軼)“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大學人才培養理念、方式、方法在滿足這一需求上存在一些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金葆康建議,改革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模式。
金葆康發現,大學的教學模式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缺乏對創新、實踐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充分關注,難以滿足新時代對人才創新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需求。同時,因為實踐機會不足,學生缺乏與實際行業相結合的實習和實訓機會,導致他們在畢業后可能面臨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
“在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技術水平,更是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跨學科的綜合素養。”金葆康表示,大學人才培養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金葆康建議:一要促進跨學科學習與交流,引入更多跨學科課程,促進學科之間的交流合作,打破學科壁壘,激發學生跨學科的思考方式;二要強化實踐教學,與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引入實際項目和案例,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和創業活動;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專門課程,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法,通過設立創新創業基地、提供創業孵化和導師指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四要持續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引入前沿知識和新興領域,鼓勵學生參與學術研究項目,完善在線學習平臺,滿足學生終身學習的需求。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