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欣 通訊員 殷亞波 周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如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認為,“四鏈融合”實質上是創新要素的加快集聚和創新主體的互聯互通,從而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好高校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作用,推進校企“雙向奔赴”“四鏈融合”。
對此,嚴純華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著力構建形成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實習實踐、行業導師制度、雙導師制度、校企聯合培養等,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產教融合培養模式改革,聘請行業導師開創校企協同育人新局面。
二是著力形成推動企業出題、學校答題的產學研融合模式,通過設立聯合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與企業共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真正實現從實驗室到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成果的轉化落地。
三是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強化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構建上下游相互需求的創新共同體,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效應,進而有效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