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建議,緊密結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地方特色資源,開發紅色文化、法治建設、傳統國學、生態文明、國防體驗等特色課程,運用學校課堂、現場研學、勞動實踐等多種方式,構建全面育人體系。
當下,決定一所學校辦學水平高下的,往往在于能否提供優質課程。課程理念的先進、課程內容的豐富、課程結構的優化、課程師資的雄厚,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才和主動發展,更能實現基礎教育的擴優提質,收獲學生家長和全社會的好口碑。因此,引導中小學聚焦課程體系建設,注重開發特色課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和學校管理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實現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特色課程建設是一個有力抓手,以此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能有效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早日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評論員 張貴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