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方夢宇)近日,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育解決方案在安徽合肥發布,方案以課程標準為綱領、實驗教學為核心、認知大模型技術為支撐,聚焦“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教育新模式探索,旨在解決信息科技學科的教、學、評難題。
據了解,該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安徽、湖北、四川、廣東等地39所學校進行規模化試點,覆蓋178位信息科技教師,16300名學生。
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田鈺介紹早在2014年國家啟動新一輪課改,合肥市就開始了課程改革探索實踐,基于合肥市國家級高中“雙新”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合肥市區域STEAM教育教學實驗,逐步建立專業化骨干教師團隊進行課程研究與推進,提煉出基于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策略,并匯聚了一定規模的優秀課例資源。
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創新是教育強國建設的緊迫任務》為主題,國家教材委員會科學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義教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介紹了世界數字教育發展趨勢、中國數字教育發展戰略。他強調,要通過人工智能改變學、改變教、改變師生交互、改變教育治理,激發新質生產力。
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研制組成員、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吳砥指出,數字素養已成為數字時代人才的必備素養,信息科技課程是培育數字素養的關鍵性基礎課程。他從信息科技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創新路徑及評價改革方向三個方面,結合案例展開,并提出根據信息科技課程“科”與“技”并重的特點,改造教育環境,重構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方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