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程集鎮王灣小學的教育實踐基地是一個1000平方米微型農場,農場里種植的瓜果蔬菜豐富多樣,像個小小的世外桃源。
“為什么同一片地,去年種的收成很好,今年就長勢不佳?同一時期的蔬菜,有的長得很壯,有的卻蔫蔫的沒精神?”去年5月,學生陳湘帶著疑惑找到了學校的科學老師姚亮亮,姚老師決定將這個問題作為切入點,以“認識耕地 保護耕地”為主題開展一次“農業微考察”活動。
姚亮亮邀請來農業綜合服務站農藝師郝桂林為孩子們講解農作物(小麥)施肥及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等知識,讓學生們了解植物生長、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隨著農業科技的迅速發展,施肥已經不再是“決定植物生長的因素之一”,但土壤酸堿度對植物生長的“產量”和“品質”都有重要影響。在郝桂林的指導下,姚亮亮組織同學們分組到田間開展測定土壤pH值并開展施肥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觀察和記錄農作物生長情況,探究不同時期不同的田間管理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今年4月,韓成偉收到了一份實踐報告,陳湘和同學賈可昀密切合作,分別采用增施有機肥和深耕土壤改善土壤結構的方式進行實驗。報告中記錄了實驗過程中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間的詳細數據,甚至包括施肥時需戴手套、避免入眼的安全細節提醒,最后,二人還設計了一張有機肥料的宣傳海報,來提高同學們對有機肥料的認識和使用。韓成偉立即將這份實踐報告貼在社團教室的展示板上,指導學生繼續開展科學施肥對作物的探究實踐。
該校校長任麗介紹,王灣小學自2022年創立稼穡社團以來,常態化開展“學生主動,問題驅動,合作探究,多元互動”的研學實踐教育,把課堂搬進蔬菜種植智慧農業大棚里,學習水培、霧培、基質栽培等新型種植模式,走進養牛大戶的飼養車間學習現代化喂養技術,參觀大型農藥噴灑機、聯合收割機、各類拖拉機等大型農業裝備,了解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一系列沉浸式學習體驗使學生們在放松心靈、感受科學精神的同時,也埋下了一顆熱愛農業、立志探索農業科學的種子。
當下已進入“楊花飄盡菜花香,四月田間人人忙”的農忙時節,翻開陳湘隨身的農夫“秘籍”,上面已工工整整地認真抄寫著農業專家給出的春季田間管理建議:一控(控旺防倒)、一促(促弱轉壯)、二保(保壯苗穩健、保墑情適宜)、三防(防倒春寒、防病蟲草害、防漬害)。
“袁隆平爺爺從小就有‘禾下乘涼夢’,我也要從小做好當‘農業專家’的準備。”陳湘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劉銀燕 記者 王志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