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幼兒園,又方便又實惠,當家長的很放心。”隨著青島平度市南部新區澳門路幼兒園投入使用,家在附近的王女士顯得格外高興。
近年來,青島平度市教體局結合青島市《關于推進學前教育聯盟辦園工作的指導意見》精神,積極拓展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優化設學布局,構建4類8種模式的聯盟園:即優質公辦園辦分園、合作辦園、鎮域一體化辦園、發展共同體辦園共4類,8模式即優質公辦園+分園、優質公辦園+教學點(小微園)、優質園+薄弱園、優質園+新園、鎮街中心園+村辦園+民辦園、優質園+優質園、城區優質園+農村園、城區優質園+城區薄弱園,日前已實現聯盟辦園覆蓋率、參與率達100%。各聯盟園建立起平等、互助、共進、持久的教育生態,全市280余所幼兒園、2萬余名幼兒受益,形成聯盟辦園一體化發展特色之路。
擴大供給,破題資源共享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新生兒出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一變化對教育資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戰。青島平度作為人口大縣,如何有力應對挑戰成為擺在全市面前的一大難題。“根據平度市城鎮化發展,當前家長對部分區域內優質公辦園的需求較大,按照《平度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規劃》,正在積極擴增優質公辦學位,目前公辦率已達到60%以上。”平度市教體局學前教育科負責人萬麗偉說,為全面提升辦園水平,滿足老百姓“上好園”的需求,聯盟辦園成為擴大優質資源供給的一條新路子。
以平度市實驗幼兒園為例,目前融合15所幼兒園建立發展共同體。“我們會定期開展研討交流活動,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師資培養、課程開發、特色培育等,實現各園一起提高質量和聲譽。”實驗幼兒園園長萬春娟說,尤其對于新進教師來說,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機會十分難得。“走出去、引進來”盤活了聯盟教育教學共發展的一池春水,改變了以往單方面“輸血”的局面,“優質園+分園”“優質園+薄弱園”等辦園模式讓聯盟園“造血”功能日益凸顯。
美美與共,推動分層提質
“澳門路幼兒園的建立,解決了平度南部新區東側零公辦幼兒園的空缺,可以說是聯盟辦園的最大受益者。”該幼兒園負責人張洪敏介紹,該園前身曾是紅旗幼兒園國賓府園,借助著聯盟優勢授權賦能,自2023年年底正式獨立建制。另外,新建成的鳳臺世家小區、九賢府小區配套幼兒園由鳳臺街道中心幼兒園接管,九賢府幼兒園已于今年初開園,提供學位180個,鳳臺世家幼兒園將于今年九月份開學,提供學位270個。隨著這些高標準、高起點運行的幼兒園“生”于聯盟、“長”于聯盟,助推全市由原來的33所直屬、中心幼兒園提升至35所,成為全市聯盟辦園的共贏表現。
不僅如此,針對公辦學位緊缺區域,該市還把新建成的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由優質公辦幼兒園接管辦成分園。同時,根據幼兒園發展需要,因地制宜,采用租賃、改造等方式舉辦分園或教學點(小微園),交由公辦園統一管理,將優質園所文化、管理理念、制度體系等平移至分園和小微園,實施“總園管理團隊+園區執行團隊”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切實達到發展實效。
“目前,全市31處中心幼兒園實施鎮域一體化辦園模式,以鎮、街道中心幼兒園為主體園,實施‘六統一管理模式’,帶動鎮域內村辦園和民辦園共同發展。”平度市教體局黨組成員劉永杰說,自實施聯盟辦園以來,全市村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共26所晉升為山東省示范幼兒園,198所晉升為山東省一類幼兒園。
評價引領,實現精進共贏
此外,該市還高度重視評價機制的落地實施。2023年2月,制定《平度市聯盟辦園評價辦法(試行)》,全市聯盟辦園采取聯盟成員互評、市級全面評價的辦法進行。聯盟主體園與聯盟園之間互相評價,主要評價滿意度,每學期組織一次。市教體局結合期初調研、“四不兩直”督查、年終考核、幼兒園年檢等開展市級評價工作,主要以發展性評價為主,重點評價聯盟協議內容的落實情況和目標的達成情況,并將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聯盟辦園資金預算安排和選樹典型的重要依據。通過聯盟辦園評價,推動了“一園一品牌,園園有特色”目標的實現。
“未來,全市將進一步完善聯盟辦園機制,充分發揮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輻射引領作用,讓每一名兒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青島平度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姜云普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孫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