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李秀云)“現在就業競爭激烈,我能夠在百度這樣的大公司獲得一席之地,完全得益于母校的培養。”現已入職百度的2022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畢業生宗吉燁,對母校滿是感激之情。
當今,產業快速發展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具備實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多年來,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立足“四個需求”辦學理念,加入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產教融合創新項目,依托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曙光大數據產業學院,探索出一條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該校注重構建多方協同育人機制,“三融合”重構應用型專業。近年來,學校攜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組成曙光大數據產業學院理事會,強化產業學院與社會各界的密切合作。目前,該校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大數據產業發展需求,以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課程體系與學科交叉融合、實踐教學與生產實踐融合,重構應用型專業。
社會需求驅動教學改革,該校培養方案對接產業需求,使得人才培養全過程具有鮮明的產業特征;課程內容對接崗位能力,構建起具有鮮明產業和職業特征的課程體系,建設了“項目貫穿型”“項目總結型”“項目化課程”三類應用型課程;教學能力對接實踐能力,以產學研合作方式迅速打造“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同時,該校注重以“產創學”育人模式淬煉學生創新能力,“三個平臺”成為主要依托。其一,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數據技術創新中心對接產業需求,促進了高校、企業和行業資源共享,有效獲取項目資源。其二,以校企雙師混編組建教師工作室團隊,助力雙創活動落實落地。其三,雙創教育云平臺負責項目教育資源轉化、創新實踐課程建設,構建起數字化學習、跟蹤和評價環境。
“教師工作室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通過師徒式培養方式,使他們具備從事未來工作崗位的能力和素質。”大數據技術應用教師工作室負責人遲劍說。在他指導下,2019屆畢業生王建博畢業即入職百度公司做軟件測試工作。“學生進入教師工作室要明確目標,做好發展規劃;按照專業和年級組建混編的團隊,實現學科專業交叉、以老帶新;階段性學習成果導向下的項目訓練,能力漸進式培養。”談及成功經驗,遲劍如是說。
2021屆畢業生王馨怡憑借出色表現入職上海碩恩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據分析師實習生崗位;2023屆畢業生馬環宇就職于北京持續生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從事Golang服務端開發工作;2024屆畢業生常盼碩在校期間就參與產品訂單的數據分析與需求預測等多個項目開發,后成功入職中國建設銀行……學生在校期間參與橫縱向項目開發,迅速提升了工程實踐能力,畢業生成為用人單位的“香餑餑”。
據統計,近三年,該校學生考取專業技能證書200余人,學科競賽年均榮獲省級國家獎勵300多項,平均就業率82.37%。該校曙光大數據產業學院于2021年入圍河北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2022年斬獲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現代產業學院典型案例殊榮。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