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龐珂 通訊員 王丙雙)“我們以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素養為目標,組織開展小制作小發明、科普講座、科技創新競賽等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精神。”在河南省淅川縣第一高級中學附屬學校,該縣科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姚成儒近日帶領工作室成員深入該校開展科學教學調研指導,對名師工作室成員及學校科學教師提出明確要求。
淅川縣科學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由河南省名師、南陽市拔尖人才姚成儒擔任,成員由10名省、市、縣一線骨干教師組成,致力于打造聚焦課程改革、課標研究,著眼課堂教學、素養提升,立足示范引領、服務教學的專業化成長平臺。
在該名師工作室的持續帶動下,淅川在科學課堂模式探索和教研模式創新兩方面下功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淅川探索出了“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即“五環十步”教學法——“五環”是導、學、練、展、評;“十步”指創設情境、問題生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思聯動、變式訓練、分享展示、質疑解難、建構總結和堂清檢測。
“‘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成為課堂導學的引領者,讓學生在實際中悟出道理,體驗到科學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淅川縣第三小學教導主任肖玉紅說。
淅川還通過“創、建、評、探、融”活動把“講堂”變“學堂”、把“教室”變“學室”。“創”是每年舉辦一屆中小學幼兒園優秀自制教(玩)具暨學生科技創新小制作小發明展評活動,“建”是各學校組建多樣化學生社團,“評”是每年舉辦一次縣級中小學科學教學和實踐優質課評選活動,“探”是豐富課后服務項目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等,“融”是每學期舉行一次中小學科學教學跨學主題學習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近年來,河南省淅川縣堅持把科學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接下來,還將繼續依托科學名師工作室,推動育人方式變革,構建科學教育新生態。”淅川縣教體局局長章笑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