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的實訓基地,其布局設計“1:1”復刻新能源企業車間,讓人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生產一線。學生們專注于制作小型太陽能光伏板,操作行云流水。
為努力尋求產教“兩張皮”的破解之道,學校近年來著力打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微學習工廠”。
“以前,很多學校光伏專業的學生要進行生產實習,就要去太陽能電池公司。但很多太陽能電池公司考慮生產流程穩定性等因素,一般是安排學生在固定崗位上實習,很少安排他們輪崗實習。”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院長段春艷解釋了原因:曾有學生在太陽能電池公司自動化生產線上實習時,操作失誤,導致整條生產線停產一天。
新能源產業升級迭代速度較快,高職院校新能源專業學生如果不經常動手實訓,就難以鍛煉出很好的實踐能力,也難以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
如何讓新能源專業的人才培養緊跟產業發展的步伐呢?近年來,學校緊扣新能源產業“發展脈搏”,構建了產教深度融合的小型學習工廠育人載體,形成“微學習工廠”產教融合育人模式。
從精心打造教學環境、精準設計教學項目,到嚴格選拔導師等,學校與新能源行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很多學生從入學起,就在真設備、真問題、真項目的淬煉中,獲得真實的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如何創設更豐富的產教融合課程場景?在學校支持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將企業工廠或工程項目“拆解”成模塊化課程場景,把企業車間“搬”進校園。學生在學校的小型車間里,分模塊進行系統化實踐。很多學生在企業“真題”鍛煉下,提高了專業技能。同時,學校根據產業轉型升級的動態,不斷更新技術、工藝和設施,努力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在教學過程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根據企業工程項目產品的生命周期,將其拆解,并構建三級項目課程體系,從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到綜合能力,以項目為載體,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何將復雜的光伏項目設計為進階式項目式課程?學校將其拆解為“玩具車—屋頂光伏組件—發電站大型光伏板”三個項目。學生們最初用玩具車做實驗,了解太陽能發電的原理,隨后過渡到設計屋頂光伏組件,最終完成大型光伏發電站的建造。三級項目課程如同用積木塊建造“大樓”,層層遞進、相互支撐。每一層的“積木塊”都對應著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學生不僅要練就“硬核”技術本領,能參與解決復雜真實問題,還要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為此,學校通過創新課程、課內外創新項目等三級創新實踐路徑,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光伏專業學生許繼源曾在大一時前往光伏企業參觀學習。受真實場景啟發,許繼源萌生了“光伏+共享”的想法。他迅速和同學組隊,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學校和教師的支持下,團隊不斷壯大,開發了光伏電站智能運維機器人、電力運維防護罩等產品,并成功申請了專利。
在許繼源看來,學校的創新課程等為團隊發展打下基礎,而學校積極鏈接企業資源,則為他們進一步開發產品鋪路架橋。“作為學生創業者,我們比較缺乏社會資源。”許繼源說,在學校幫忙協調下,他們走訪多家光伏企業,積累創業經驗,逐步孵化項目。許繼源畢業后,帶領團隊創辦公司,深耕電力智能運維領域。
為努力圍著產業需求轉,實現“教學—應用”的良性閉環,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工程學院引入了職業能力測評系統,不僅用系統評估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還對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進行考核,鼓勵師生走進企業多實踐。(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謝鈺然 陳婉兒 記者 劉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