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國良)3月22日“世界水日”,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河小青”志愿服務隊成員手持智能水質檢測儀,向璧山區璧泉街道華龍社區居民演示水體COD指標測定。學生設計的“法護清流”文創盲盒中,節約用水漫畫手冊與節水龍頭模型組合成普法禮包,通過“世界水周”宣傳活動發放至周邊28個村社。
千米浮雕墻下,學校法治書屋的玻璃幕墻倒映著翻動的長江保護法書頁,百米水文化長廊的電子屏上,大禹治水的全息影像與民法典條文交替流轉。“在這里,法治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守護綠水青山的溫暖力量。”院水利工程專業24級2班學生游豐碩說。
作為全國水利職教標桿院校,這所山水校園正以“水法同行”的育人實踐書寫新篇。步入400平方米的水利法治展廳,AR沙盤上,學生輕觸屏幕便能“疏浚”虛擬河道,若操作違反水法,系統即刻彈出警示動畫;交互投影區,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的古老智慧與水政監察條例跨界對話。這座2023年建成的“網紅”展廳,已吸引1.5萬名重慶市永川區中小學師生打卡,學生王梓萌在留言簿上寫道:“原來節水護江的每個舉動,都在守護法典里的星光。”
“我們讓每塊磚石都述說水的品格,每條法理都浸潤江的情懷。”學院黨委書記胡尚全指著千米浮雕墻介紹,“百千萬”文化工程將《水法》經典條款鐫刻于法治長廊,把學生自編的法治劇目《川江頌》搬上萬人廣場。在這里,“尚德若水”的校訓化作具象場景:水利工程專業23級1班李楠楠帶著水質檢測箱巡護268條河流,“河小青”志愿者水利工程專業24級1班學生唐俊逸在江岸繪制節水墻繪,讓“生態法治”從課本走入現實。
課堂的邊界正在消融。在水政法規課上,學生們用三維建模還原古代水利工程,在虛擬場景中演練水事糾紛調解;節水文創社里,學生們設計的“法護清流”系列盲盒,將長江保護法條文印上文創雨傘,熱銷網絡的同時播撒法治種子。這種“境—堂—戲”育人模式,使近3年學生斬獲全國水利法律實務競賽23項大獎,畢業生就業率穩居96%。
暮色中的校園別具深意。法治書屋的暖光下,學生們圍坐討論新田鎮民主村的節水宣講方案;江畔霓虹中,原創歌舞劇《川江號子》的旋律裹挾著法典節拍流淌。“當我把法槌交給學弟時,突然明白——我們守護的不只是江河,還有世代相傳的法治信仰。”水電建筑工專業23級1班學生李鑫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