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國良)在重慶市彭水縣誼慶生豬養殖場,200頭母豬的生理周期曲線正通過手機屏幕實時跳動。這座傳統養殖場因重慶財經學院訊飛人工智能學院研發的“掌上明豬”系統煥發新生——AI視覺識別技術精準捕捉豬只行為軌跡,聲音分析模塊解析健康信號,養殖戶輕點屏幕即可完成全流程管理。
面對山區網絡不穩定、養殖環境復雜等現實挑戰,項目團隊以“視聽雙模態”技術破局:基于百萬次機器學習訓練的豬臉識別系統,能在0.5米誤差內鎖定個體;創新聲音傳播距離校準算法,使監控視角隨聲源動態調整,實現復雜環境下的精準追蹤。“系統將母豬發情監測周期從6小時壓縮至30分鐘,預警準確率達98.7%,疾病識別效率較人工提升65%。”項目負責人、訊飛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田榮陽介紹,其核心成果“母豬發情周期預測模型”曾獲2022年“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市銀獎。
“掌上明豬”的誕生,源于重慶財經學院與科大訊飛共建的產教融合培養模式。訊飛人工智能學院將生豬養殖、智慧環衛等12個真實產業項目引入課堂,構建“課程群學習—競賽驗證—項目孵化”的培養鏈。在校企雙導師指導下,學生不僅參與算法優化、設備調試等核心技術攻關,更深入養殖場開展需求調研。
在彭水縣養殖戶老張的手機里,“掌上明豬”系統已推送37條精準預警信息。這個曾需要凌晨打著手電逐欄巡查的農民,如今通過可視化界面管理著200頭生豬的健康檔案。隨著5G、邊緣計算等技術深化應用,項目團隊正將系統拓展至牛羊養殖領域,計劃在渝東南地區建設首個畜牧業數字孿生平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