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黎鑒遠 記者 劉盾)4月10日上午,廣東省舉行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新聞發布會。近年來,廣東省教育廳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助推教師隊伍建設。
“人工智能不僅能夠優化教學流程,提升教學效率,更推動教師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如鵬也清醒地看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也給教育發展帶來很多新挑戰,可能導致教師過度依賴技術,以及一些倫理失范的問題。
在林如鵬看來,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人工智能素養,一方面要懂得技術應用,另一方面要深諳教育的規律。
廣東基于以上考慮,印發了《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該框架從意識理念、知識技能、實踐應用、專業發展和社會責任這5個維度出發,強化系統培養。這能有效增強教師對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價值理解,并提升他們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態度和決心。
為培養提升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廣東省多措并舉。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建華介紹,教育部將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等認定為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廣東統籌2025年“新強師工程”專項資金預算安排,重點支持這些試點單位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深度融入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近三年來,廣東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省級培訓,惠及4000多人。
廣東還將緊抓AI種子教師、學科教師以及師范生培養,構建三級人才梯隊,分層次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廣東將選拔骨干教師參加省級AI教學研修班,讓他們成長為區域AI教學的“領頭雁”。在學科教師賦能方面,廣東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AI通用能力+學科融合”的培訓。廣東將引導省內師范院校開設人工智能教育輔修課程,定向培養具備AI教學能力的師范生,補充農村的師資缺口。
廣東還發揮名師示范帶動作用,從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與學改革、帶動骨干教師專業發展等6方面著手,面向全省遴選了303個智慧教育名師團,通過傳幫帶,帶動青年骨干教師提升人工智能素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