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已近一個月,湖南省湘潭市直學校的食堂大宗食材供應鏈條已順利完成改造升級。依據開學前湘潭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公示結果,14家中標供應商(含10家綜合類、4家糧油類)正通過“湘潭市中小學校食堂采購管理平臺”,為全市22所市直學校(幼兒園)提供安全、優質的食材供應。
這一重要進展的背后,是湘潭市近期出臺的《湘潭市加強中小學“校園餐”管理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和《湘潭市市直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堂大宗食材采購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落地實施,讓學生真正吃上“陽光餐”“放心餐”“營養餐”。
“讓學生吃到最實惠、最安全、最高質的菜品”
截至今年5月,湘潭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食堂839家,日均服務35萬余名師生。此前,各縣(市)區及市直中小學校食堂大多為自主經營,大宗食材采購采取“學校自主招投標、教育主管部門全鏈條監管”的模式。
傳統模式下,學校自主采購規模小、市場議價能力弱,食材質量參差不齊,監管存在漏洞。“為破解現實痛點,我們創新采購方式,引入‘機器管招投標’模式,搭建‘湘潭市中小學校食堂采購管理平臺’,實現需求發布、供應商競標、食材驗收、資金收支全流程線上操作,有效杜絕了人為干預。”湘潭市教育局勤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今年首次招標中,共有38家供應商參與競爭。項目評標改變以往由評標專家全權評分的模式,采用“標書評分(60%)+實地考評(40%)”模式。考核期間,專家評審組歷經34小時完成了標書評標工作,跨部門團隊開展了現場考評,紀檢部門則全程進行攝像監督。值得一提的是,外地專家的占比達到了85%,有效規避了地域因素的干擾。
經過嚴格評審,湘潭市教育局勤管辦最終與中標供應商簽訂年度框架協議。各學校每周通過“湘潭市中小學校食堂采購管理平臺”發起采購食材需求,供應商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報價。平臺通過“報價分(40%)+原始投標得分(10%)+學校評價分(30%)+質檢憑證上傳分(20%)”四維算法自動匹配最優供應商。同一供應商最多配送5所學校,每周動態競價確保食材價格最優。
“這種模式既能有效解決食材供應商‘小散弱’問題,保證供應商的基本資質,又能通過集中采購和周期競價機制,降低食材成本、節約經費。”湘潭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模式率先在市直學校試點,并將于2026年8月前向各縣(市)區全面推廣。
“讓膳食經費的每一分落到實處”
“讓膳食經費的每一分落到實處”是湘潭“校園餐”管理工作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新的管理模式下,由財政部門牽頭,在指定銀行開設專項資金監管賬戶,所有膳食經費均由該統一賬戶開支,確保每一筆資金專款專用,學校不經手資金。這一變革從根本上切斷了可能存在的腐敗鏈條,同時保障了供應商的合法權益。
此外,湘潭市推廣實行《中小學校學生食堂伙食費月成本核算公示表》,要求各校每月公示食材采購、人員工資、水電能耗等明細支出。《十條措施》中還明確指出,500人以上規模的學校食材直接成本占比不低于75%,500人以下規模的不得低于70%。
針對部分小規模學校運營成本較高的難題,湘潭市重點建立了“校園餐”公辦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精準補貼機制:從今年秋季學期起,按就餐人數實行分級補貼,具體標準為100人及以下學校每月補貼2000元,101至200人學校每月補貼1300元,補貼資金按月支付,市、縣(市)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
“為‘舌尖上的安全’打造多重監管”
近年來,湘潭市積極以科技手段提升“校園餐”管理效能,全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實現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食堂監控硬件100%覆蓋。
湘潭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底前將實現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AI智能抓拍違規行為并實時預警。同步上線“校園餐一碼通”,家長可掃碼查看當日菜單、食材溯源及檢測報告,一鍵舉報違規問題。
為深化協同監督,湘潭市教育局將推動學校成立中小學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每月隨機抽查食堂臺賬、庫存及衛生,抽查結果納入學校年度考評。推行“一品一碼”溯源機制,學校每日上傳食材采購、驗收數據至智慧監管平臺,接受社會監督。
此外,各校將持續推行師生同餐制度,要求教職工與學生同食堂購餐、同標準付費。學校相關負責人輪流陪學生就餐,收集學生意見并做好記錄,其中書記、校長每周陪餐不少于2次。
“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校園餐’管理體系,以‘讓每一餐飯都安全、營養、暖心’為目標,讓孩子們吃得更安全、更營養、更快樂,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湘潭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魯婷 吳樂)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