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玉齊 記者 王志鵬)國慶前夕,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城關鎮第一小學校史館落成,迎來了首批前來參觀的師生。館內,校史館負責人指著泛黃的書頁介紹:“1921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陳獨秀攜夫人高君曼在學校禮堂宣講《共產黨宣言》《新青年》《每周評論》。”
該校創建于1905年,前身是霍邱縣唯一的高等小學堂。這里誕生了全縣第一個少先隊組織,培養出國家文物局原局長王冶秋、著名文學家韋素園等眾多名家。百年風云掠過,紅色記憶不能僅被珍藏在檔案里,更活躍在今日該校的課堂中。
為了讓豐厚的校史資源成為育人沃土,學校專門組建了由教師、校友、專家組成的文化挖掘團隊,三年來系統整理出十萬余字的校史資料、數百張珍貴圖片,提煉出愛國主義、科學精神、理想信念等十大思政元素,構建了“1+3+N”思政教研體系,即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三校區協同推進,多個學科和社團全方位參與。
“王青士烈士24歲就為革命獻出生命,他在我們學校讀書時寫的日記里,字里行間充滿了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教師張廣文在講授《信仰的力量》一課時,動情地講述著這位校友的事跡,孩子們眼眶濕潤。
“同學們看,這座日晷雕塑記錄著時間流逝,就像百年前校友們珍惜光陰、勤奮求學。”在二十四節氣長廊前,數學教師正講授“時間測量”單元,融入惜時勤學的思政內容;語文課上,學生們品讀韋素園翻譯的《外套》,體會文學家的社會擔當;科學課上,教師帶領孩子們重走校友科學家的探索之路……
“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校長司軍說,學校要求所有課程至少10%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讓思政元素如鹽化水、無處不在。
“我扮演過校史劇中的少先隊創始人,特別自豪!”五年級學生李梓萱說。學校將紅色基因融入實踐體驗:在“戲曲進校園”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學唱腔練身段,更排演根據校友事跡改編的《赤膽書生》;足球社團傳承學校百年體育精神,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稱號;合唱團以校史為靈感創作的《牧童之歌》榮獲全省一等獎……
“教育不僅要傳遞知識,更要傳承精神。”黨總支書記周名啟說,“讓百廿文脈滋養時代新人,是我們不變的初心。”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