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數字化革命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世界各國紛紛在數字戰略總體框架、教育戰略重點領域和高等教育專項規劃中積極謀劃,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世界都在反思、總結、前進。
12月8日—9日,由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現場,記者看到來自各國的學者、一線教師、企業代表從不同視角,共同呈現出的未來教育愿景。
課堂教學轉型升級,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字化的知識、信息和數據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秘書處所發布的《無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寫道。如何打破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態,這些問題引發了與會嘉賓廣泛共鳴。
艾哈邁德—貝洛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國際網絡教育學院尼日利亞國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巴希爾·穆阿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尼日利亞學校長期關閉,促使大學對教學模式進行了反思。大學采取了新的高質量教學政策,其本質是將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在線混合教學模式。”
“通過創建每個人專屬的信息庫,我們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興趣、能力和愿望,并持續跟蹤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從而不斷優化調整教育方式。”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中國事務副校長朱利亞諾·諾奇對個性化學習展開探討。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知識實驗室數字技術學習教授戴安娜·勞里拉德表示,教師是最貼近學生需求的人,應該關注大學教師的重要性,“我們若想幫助教師,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彼此探索并交流想法。通過全球性的慕課平臺,教師們已經開始相互合作”。
數字化浪潮所帶來的未來教育新圖景日益清晰。“技術賦能教育,教育塑造未來。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慕課與在線教育將朝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將實現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變革與重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說。
優質資源廣泛共享,推動社會進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全球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新冠疫情高峰期無法進行遠程學習,少數民族語言使用者和婦女受影響最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斯蒂芬妮亞·賈尼尼表示,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全民優質公共數字學習的行動呼吁,重申必須利用數字革命的力量,確保教育作為一項公共產品惠及所有人,尤其是邊緣化的群體。
此次會議以“教育數字化引領未來”為主題。這不僅意味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到來,更傳達了一個信號——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將在構建學習型社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MOOC在世界各大學和學校的教學活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徐曉飛介紹,中國高校開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2020年春季學期,1500多所大學數百萬名教職員工開設了超過萬門的在線課程,并提供了700多萬門課程。超過20億人次的學生加入了在線課程。
視角來到韓國。韓國互聯網學習市場每年都在增長,截至2021年,65.9%的網民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韓國國家終身教育振興院主席姜大中介紹,韓國的慕課平臺K—MOOC從推廣全民終身教育的角度出發,提供完全免費的課程,不斷為學習者提供無數優質課程。
在東南亞,為了保障殘疾群體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各國教育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開合作,通過網站平臺給教師們帶來包容性教育的免費培訓資源。這一教學項目涵蓋了8種語言,并提供給全球范圍內60余個國家,讓項目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探索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共建智慧教育發展共同體
“氣候危機對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巴基斯坦最近的洪水摧毀了學校,極大程度地沖擊教育。而教育也造成直接和間接排放,造成環境惡化。”英聯邦學習共同體主席兼首席執行長阿莎·辛格·卡分享了她的切身感受。
《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提出,聯合各方力量構建數字化轉型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深化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研究及應用,彌合全球數字鴻溝,推動形成更加包容、公平、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新生態。
“現有的數字鴻溝要求技術必須適應社會、文化和政治背景。”阿莎·辛格·卡介紹,英聯邦學習共同體開發了純線上慕課及線上線下融合慕課,適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讓偏遠地區的學生可以在手機上通過錄音學習慕課。
放眼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會員國密切合作,推動亞太地區有關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與學位公約的更新,建立全球范圍學歷互認機制。老撾、斯里蘭卡、柬埔寨、蒙古等國在國際援助下,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實施ICT人才培養計劃……
大國擔當,義不容辭。中國智慧教育新生態不斷創新,為世界提供智慧教育“中國方案”。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指出,堅持示范引領、合作共贏,建設全球智慧教育發展共同體。積極推動國際智慧教育交流合作,共享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經驗和優質在線課程資源,建設智慧教育發展共同體,促進各國教育協同發展。
“我們向世界敞開大門,促進優質慕課及其他各類在線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新的教育技術開發與應用的互聯互通,持續推動高等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執委會副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賈文鍵說。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