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教育部、財政部日前公布了“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中期績效評價結果。“雙高計劃”三年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各省域在治理模式上總結了哪些經驗?后半程的發力點在哪里?本報邀請有關學者撰文對此進行分析。
2023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了197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中期績效評價結果,160所學校獲得“優秀”,37所學校獲得“良好”,“雙高計劃”中期建設得到了充分肯定。首輪“雙高計劃”中期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有哪些建設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創新思政育人模式,擔當高質量發展領跑者。“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充分利用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注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進人才培養方案、進課程標準、進教材內容、進課堂教學,建設了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平臺,構建了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體系,形成了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教學團隊、示范課程、特色案例等,專業課程、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逐步形成。2021年,教育部立項職業教育類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200個,其中“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立項114個。
深化產教協同育人,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樣板。“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緊密圍繞支柱產業發展需求組建高水平專業群,形成行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專業群生態系統。學校充分發揮示范性職教集團的橋梁紐帶作用,主動對接行業企業智能化升級,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企業訂單班、學習工場等多種類型的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打造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從體制層面、制度層面、教學層面、課程層面等全方位推進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模式可引領、經驗可推廣、成效可視化的產教協同育人模式。2020年以來,教育部立項兩批共299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其中“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立項125個,占41.8%。
打通人才培養通道,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探索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為中高本研貫通培養提供實踐樣本。加強中高職協同發展,從專業設置、課程銜接、師資培訓、產教融合、技能競賽等方面進行統籌,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合力。積極推進高職學校與本科院校開展四年制聯合培養,打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依托國家、省級科研平臺,與多所院校、研究院聯合培養碩士,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逐步形成從中職、高職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人才成長“直通車”。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精準服務社會發展,助力產業升級新模式。“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在任務推進過程中重視與產業發展精準匹配,著重服務產業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通過服務區域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精尖產業、產業綠色發展等,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整合技術資源和產業鏈資源,對接地方千億級產業集群,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產業升級發展提供“一站式”人才供給和“打包式”技術服務。
技術服務轉型升級,融入社會發展新格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挖掘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需求側信息,推進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研培育與精準支持,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協同破解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三年來,“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專利轉化數從2019年的920項上升至2021年的1819項,增長了近1倍,專利許可數從2019年的25項上升至2021年的283項,增長了10余倍。高職學校全面提升專利質量,突出成果導向,注重專利轉讓和許可,通過專利實現了市場需求側和院校供給側的對接,發揮了推進產教融合的紐帶作用,為技術服務社會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
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推動職業教育融合發展
服務技能型社會,提供技術服務新平臺。“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積極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服務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為社會持續輸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整合優質資源,發揮“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作用,開展國培、省培、市培、社會化培訓項目。對接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協同高水平培訓中心開展各層次技術技能培訓與學歷提升,開展定制式、個性化技術技能培訓,構建終身教育服務體系。走進社區開展“點單式”公益化社會培訓,通過打造社區教育特色品牌,形成“多方位、立體化”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樣板。
服務鄉村振興,打造共同富裕新引擎。“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緊扣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幫助鄉村進行合理規劃,優化鄉村的產業結構,助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對口幫扶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的職業學校,堅持“幫根本、幫所需、科學幫、幫到位”,加強東中西部職教合作交流,促進資源共享和精準扶貧,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實現。幫助貧困地區培養本土化人才,服務西部大開發戰略,依托網絡遠程互動同步課堂平臺,組建幫扶名師工作室,成立青年教師團隊進行對口幫扶等,推進職業教育整體高質量發展。
推進國際化,樹立高質量發展新標桿。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化辦學品牌。與國外優質大學合作,通過交換生項目、海外實習、訪學等,提供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邀請海外合作院校教師來校授課,聯合開發國際化課程和專業標準,互鑒先進教育經驗。建設魯班工坊,推廣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把優秀職業教育成果輸出國門,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推進技術技能人才本土化,形成職業教育的“中國品牌”。
通過三年建設,“雙高計劃”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為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雙高計劃”是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決策,實現高質量建設任重而道遠,學校要找準定位,培育特色,在提升內涵上下功夫,推進“雙高計劃”邁向新臺階。
(作者系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14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