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玉)近日,遼寧省沈陽市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沈陽市推進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打破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性職業培訓在操作層面的制度障礙,明確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如何收費、怎樣支出等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整體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按照《指導意見》,沈陽允許公辦職業院校以場地、設備及其他國有資產出租形式開展校企合作,經評估報職業院校主管部門同意,并報同級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后執行。出租所得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科目納入非稅收入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允許職業院校按照自愿有償原則通過社會職業培訓、技術服務等形式開展服務,其收費屬于經營服務性收入,不納入非稅收入管理,需合理定價,收取費用,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報納稅、享受稅收等優惠。職業院校開展有償服務所取得的收入按照綜合預算原則編入部門預算管理,支出主要用于開展有償服務產生的必要成本性支出、績效工資增量及學校事業發展等方面。
《指導意見》明確,公辦職業院校有償服務收入扣除必要成本支出外的凈收入,可提取不低于60%用于勞動報酬,單列核增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在分配時重點向參與校企合作等項目的人員傾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5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