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創新育人模式?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江蘇省徐州市云興小學以“理解生命,志趣多元”的辦學理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探索教育生態的重構。
學校秉承“順應童性、幸福生活、卓越成長”的課程內涵,開展了“物聯網+植物工廠:指向兒童科學素養的校本實踐探索”項目。項目聚焦兒童發展,完成了“物聯網+植物工廠”真實場景學習空間建設、科學素養標準研制、主題資源開發、學習模型設計、學習云平臺創建、學習樣態探索、評價體系建構等內容。
“物聯網+植物工廠”場館向全校學生開放,學生可跨年級、跨班級自主選擇學習伙伴。學習過程中,學生借助傳感器等實時獲取植物生長信息,進行智能化控制,利用二維碼技術進行植物搜索與展示。真實場景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持續觀察、對比、分析、跟蹤、記錄、研究,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校基于“物聯網+植物工廠”自主開發了小學生科學行為跟蹤平臺,利用平臺為學生的科學學習提供服務。學生在平臺上完成實驗項目,在線展示和交流,互相點贊和評論,從而增強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和表達展示能力。
基于該項目,學校建立了“科學素養積分銀行”評價體系,依靠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對學生科學方面的表現采用積分的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采集評價大數據,深化評價內容,形成報告服務于學生學習成長。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逐漸培養了嚴謹細致、尊重證據、充滿好奇的科學態度,善于解決身邊問題的科學應用能力、對科學探究方法的理解能力均有了明顯的提升。目前,該項目通過集團6校區,向區域20所學校、市域40余所學校推廣,并逐步輻射上海、蘇州、安徽等地各類學校。
在項目的引領下,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加速推進,校園呈現新樣貌。首先,帶動學校教研信息化應用模式創新。學校相繼獲批成立省市級“名師工作室”三個,開展了網絡支撐下的雙師、多師同步課堂,名師空中課堂和在線沙龍研討活動,促進集團化辦學的優質均衡發展。其次,構建了精準教學模式。借助精準教學平臺收集學生作業數據,形成“數據解讀精準教研—學情反饋精準備課—教學分析精準授課—靶向作業精準輔導”的精準教學新模式。最后,優質資源高效利用。以“云碼云學行動”二維碼活碼技術梳理整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優質資源,把“名師、名課”資源高效引入學校、家庭。
走入兒童的世界,在充滿兒童氣息的校園,云興小學將不斷創新學科素養育人模式,充分發揮“物聯網+植物工廠”項目的輻射引領作用,不斷深化學習空間建設、拓展學習邊界、變革學習方式,探索智慧校園建設的新模式,探尋未來學習新樣態。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徐州市云興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0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