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關鍵詞:專業建設】
智能制造是制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是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加速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一大批學科交叉、技術復合、技能融通的智能制造新興崗位應運而生,但當前高職院校裝備制造類專業多為經典長線專業,人才培養一般滯后于產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如何優化專業體系,適應裝備制造業“數字化、集群化”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如何培養多樣化人才,適應智造時代“個性化、小批量”崗位變遷及多元需求的新變化;如何強化教學條件支撐,適應智能制造企業“交叉多、迭代快”技術變革的新挑戰。因此,為培養更多適應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06年起,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江蘇省機械行業協會、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單位,研究先行、實踐創新,重點圍繞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專業結構、課程內容、培養模式、教學評價、師資團隊和技術平臺6個要素進行創新與突破,打造了智能制造專業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養體系,其實踐成果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獲得一等獎。
構建智能制造專業集群,貫通產業鏈與教育鏈
針對裝備制造業“數字化、集群化”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如何優化專業體系的難題,學校構建了智能制造專業集群,出臺專業群建設五年規劃,完善專業預警與調整機制,始終保持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借鑒產業集群理論,結合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了高職院校智能制造類專業集群建設,創新了專業集群建構理念。通過調研、聚焦、重組,專業動態調整優化,形成了群間協同、群內協調、優勢互補的集群式專業結構,構建了與產業升級發展同頻共振的國家、省、市、校四級專業群建設體系。對標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中的智能工廠、智能使能等關鍵技術應用場景,系統設計、群院結合,構建由數控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7個專業群組成的智能制造專業集群。整合公共基礎課程組(共51學分),開發技術拓展課程組(“人工智能”等35門)和證書接口課程組(“多軸數控加工”等78門),建成集群共享“課程池”,實現專業集群、資源集成和管理集約。主持研制智能制造領域技術標準,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教務系統課程庫中迭代課程標準5101個,實現智能制造國家技術標準研發與專業教學標準優化“雙標同步”。通過“三集統籌、雙標同步”構建專業體系、優化專業結構、升級課程內容,全校85%的專業圍繞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進行布局,精準服務高端裝備、物聯網等省市重點產業集群。
創新人才分類培養模式,打通崗位鏈與培養鏈
針對智造時代“個性化、小批量”崗位變遷及多元需求的新變化,如何培養多樣化人才的難題,學校創新了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系統設計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創新“雙主體兩融合多通道”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因材施教、發揮特長、多元成才”原則,深化校企雙元育人,在德技融合、專創融合育人途徑及服務學生全面成長的多通道機制方面重點突破。共建產業學院,與百度、西門子等國內外領軍企業實施雙元育人。緊盯崗位需求,優化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強化德技融合、專創融合,涵養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深化學分銀行制度改革,實施分類培養,課證融通培養雙證實用型人才,群間協同培養專業復合型人才,研創一體培養拔尖雙創型人才。畢業生具備“六個一”特征(項目、論文、專利、競賽、課題、優秀畢業設計中的1 項及以上)占比23.6%,各類證書獲取率達146%。依托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以專業和課程診改為重點,以智慧校園大數據為支撐,改革教法、學法和考法,推進過程評價、增值評價。通過“雙主體兩融合多通道”優化教學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學評價改革,系統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滿足了社會多元化人才需求,畢業生智能制造領域高端崗位就業率達40%。
打造產教融合集成平臺,融通創新鏈與人才鏈
針對智能制造企業“交叉多、迭代快”技術變革的新挑戰,如何強化教學條件支撐的難題,學校打造了產教融合集成平臺,聚焦“智改數轉”,以“技術、項目、資源”為核心要素,系統規劃平臺架構。堅持“企業的伙伴、學生的家園”辦學理念,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頂層設計,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激勵與約束相結合,聚力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品牌推廣和技能培訓等校企合作交匯點,打造了“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命運共通”的產教融合集成大平臺,具有“人才培養、生產示范、技術服務、文化融合、國際交流”等多項功能。完善優質教學資源轉化機制,組建校企混編團隊,聚焦智能倉儲、5G工業應用等方向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建設技術案例庫,并轉化為教學項目庫,更新2個國家資源庫。大幅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通過“技術引領、并跑產業”強化支撐體系,完善科教資源轉化和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打造“雙師”團隊和技術平臺,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發改委產教融合項目和教育強國工程各1項。
(作者系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專家點評】
以專業建設為抓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理事長 周建松
專業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最基本的載體,專業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最重要的途徑。獲得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專業建設類成果內容具有鮮明的先進性、科學性、實踐性、實效性和創新性,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產生了明顯效果。
發展實體經濟,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之舉,其中智能制造是解決“卡脖子”“卡身子”的重要環節,而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相互銜接、有機融合,在打造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同時,著力培養出數以千萬計服務智能制造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以專業建設為抓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便成為題中之義。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以機械制造類人才培養為特色的高職院校,不斷研究制造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并緊密對接行業發展和技術創新趨勢,不斷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實習實訓等領域的全面創新,其一等獎成果《智能制造專業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把產業鏈與教育鏈、崗位鏈與培養鏈、創新鏈與人才鏈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把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企業需求、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了人才培養的立體創新,同時通過標準制定、對口支援等路徑有力地影響與輻射到全國和國際,走出了一條具有可持續發展和對全國具有引領作用的人才培養新路子。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8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