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
讓畢業生找到起薪高、專業對口、前景廣闊的工作,是職業院校辦學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能力的有效作為。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河北石油職大”)通過培養方向、教學內容、就業指導、就業幫扶等方面的適應性改革,使就業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
培養方向適應產業發展變革
“為社會所需”是就業的基本邏輯。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與國家發展戰略、產業發展形勢、市場需求變化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河北石油職大積極應對就業形勢變化,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在專業設置、專業方向、招生人數等方面不斷優化,精準錨定國家和市場需求,下好人才供給的“先手棋”。
作為我國最早的石油院校之一,河北石油職大服務石油工業70余年來,為石油戰線輸送了5萬余名畢業生,為石油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石油石化產業升級,智能化生產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人工生產,一線崗位招聘需求日趨減少,使得學校原有的人才供給優勢反而變成了就業壓力。針對這一問題,學校開展了“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推進的實踐,提出“以就定招,培就一體”的人才供給策略。一方面,根據前一年度的就業分析報告制訂招生計劃、調整專業設置,解決夕陽產業畢業生“產能過?!眴栴};另一方面,根據產業變革調整專業、細化方向,推進專業建設與產業布局精準匹配,解決專業方向與產業變化不匹配問題。學校完成了石油石化、旅游管理等8類專業的優化布局,根據產業需要調整了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大數據工程技術等12個專業的培養方向,同時縮減了建筑工程技術等6個專業的招生規模。在此基礎上,與燕山石化、鎮海煉化等企業合作共建8個訂單班,根據企業需要定制化培養人才,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無縫銜接。
專業教學適應一線崗位要求
“能勝任崗位”是找到好工作的先決條件。隨著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部分職業院校的課程、教材內容滯后于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學生的能力素質與崗位實際要求存在偏差,導致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同時學生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為了讓學生在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河北石油職大以崗位工作內容倒推人才培養目標,以企業標準重構考核標準,以崗位要求引領專業教學,實現“學必有方、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石化分析員、石化生產員等工作,在專業教學中技能訓練一直占據較大比重。據深度合作企業燕山石化、萬華化學的招聘反饋,當前石油化工行業的智能化發展使得石化分析員等崗位要求發生了變化:一線人員不僅要掌握常規的操作流程,更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改進工藝流程、處理突發狀況。針對崗位需求的變化,石油化工教研室加大了對有機化學、化工單元操作等基礎理論課程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夯實學生化工理論基礎,同時結合企業一線工作案例,編制了《加氫裝置關鍵設備》等現場工作手冊,通過校企合作在研的乙烯裝置能耗分析與優化、甲醇精餾智能化控制等生產研發項目,學生在工藝參數優化、數字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專業能力突出,契合國企、外企、民企等不同類型企業的人才需求,成為對口企業求賢若渴的“千里馬”。
就業指導適應學生現實需求
就業指導是教會學生如何合理規劃并順利實現就業的重要培養環節。河北石油職大將就業規劃與指導的工作重心放在適應學生現實就業需求上,讓學生能夠自律自覺地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就業的主動性大大提升,就業競爭力也不斷增強。
“油子說”是河北石油職大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特色環節。授課教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將課堂連接到“天涯海角”,讓學生對工作崗位和職業發展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課上,就職于克拉瑪依新疆油田公司的畢業生茍發明,正在海南陵水油田進行企業實踐鍛煉、開展“深海一號”技術調研的教師顧岳,分別從崗位要求、典型任務和日常生活等角度,向學生展示油氣開采和油氣勘探的真實工作狀態和工作環境,讓學生看到未來的自己,也認識到當前的不足,努力方向更加明確。
此外,學校還建立了“朋輩導師+企業導師”雙師制的就業指導模式。往屆優質畢業生對學生在求職技巧、求職心理等方面進行指導,行業企業招聘人員為學生提供求職建議,讓學生有更加清晰準確的自我定位,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技巧得到全面提升,學生求職方向更加明確、崗位選擇更加對口。
就業幫扶適應就業困難群體
“就業路上一個不落下”是就業工作不變的原則。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河北石油職大圍繞“幫扶誰、幫扶什么、怎樣幫扶”3個問題開展工作,從“千人千面”的就業難題中總結規律,對可能出現就業困難的學生提前指導、定向幫扶,科學有力地做好就業兜底工作。
就業幫扶的首要問題是先確定幫扶對象,開展就業“治未病”工作。學校根據在校表現與就業情況的關聯,給出包括“自律性差”“考試掛科”等13個“就業預警”,提醒輔導員重點關注可能出現就業問題的學生。其次,明確具體幫扶內容,制定可量化的“123”幫扶指標,即“1個不落下”的幫扶原則、輔導員和專任教師“2人組合指導”的幫扶形式、“3個優質工作崗位推薦”的幫扶要求。再次,制定因材施教的幫扶方案,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提升自信為主,讓學生從容面對就業壓力;針對學業困難學生,以學業督導和指導為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少數民族學生,以政策引導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的就業選擇;針對殘疾學生或特殊疾病學生,以點對點的崗位推薦為主,讓學生通過一技之長彌補先天缺陷。近5年來,學校對870余名學生開展了點對點的“123”幫扶,幫助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在幫扶重點人群做好兜底工作的同時,學校也通過拓展崗位的方式保障總體就業質量,學校領導和教師積極訪企拓崗,向企業推薦畢業生,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4萬余個,帶動2300人實現高質量就業。
據統計,河北石油職大2023屆畢業生500強企業就業人數占比為32.23%,同比增長近2個百分點,獲評“河北省2023年度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示范高?!?。多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及用人單位滿意度均在98%以上,畢業生以“下得去、留得住、合得來、用得上、干得好”受到企業的廣泛好評。(作者系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25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