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這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高職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當聚焦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辦學理念,堅守職業特色、突出辦學特色,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職場建設與職業技能的對標為重點,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以行求知要突出“志”的高度,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建設教育強國,首先要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和成才觀,而高等職業教育強調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突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價值追求,意在為學生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多元選擇,這決定了“人的全面發展”必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義。唯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知識和能力才會發揮更大的效用。以行求知就是要堅持正確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牢牢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前提,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引導廣大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以行求知要凝聚“治”的合力,構建高等職業教育框架體系。高等職業應當主動面向2035年進行前瞻性布局,主動服務制造強國,服務核心技術攻堅,對接現代產業體系,對接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新職業,用新技術融合、改造、定位、升級專業設置,使受教育者具備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目前,高職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治理結構,圍繞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強化統籌管理,推動共同治理,推進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重新審視培養框架、課程設置、教師素質、校企結合、實習流程等是否與社會發展充分匹配。普通高等教育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為學生提供堅實的知識基礎,然后進入社會鞏固和發揮理論知識,此為知行并重的守正。高等職業教育則要與產業緊密相依,變知行并重為以行促知,積極探索與新質生產力相契合的發展模式,從而以知識為根基、以踐行為主脈,構建高等職業教育、產業技術、技能人才一體推進的治理體系,形成政府、社會、學校、企業等各方協同高效的育人共同體。
以行求知要突出“質”的要求,構建檢驗高等職業教育成果的標準體系。行難大于知難。近年來,全國高職院校發展勢頭迅猛,招生規模穩定增長。每年數量龐大的高職畢業生,能否發揮應有的價值,需要社會各行業企業作為落地端口進行檢驗。“教”唯有與“職”,或者說與“產”不斷互動、深度融合,方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汽車、生物醫藥、關鍵基礎部件等新興產業,普遍出現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緊缺的現象。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人才支撐,是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新使命。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圍繞產業結構升級而“轉”,隨著市場需求轉變而“動”,緊跟社會發展需要而“變”,以確保教育輸出與產業快速迭代的需求相對接,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融合。鑒于產業間逐漸融合的趨勢,高等職業教育也必須著眼于培養具備跨學科視野與綜合技能的人才,以應對多元化、復雜化的工作場景。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要與產業界緊密合作,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態系統。通過追蹤市場動態與技術前沿,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與策略,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培養人才。尤為重要的是,面對技術迭代加速,高等職業教育應將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終身學習能力與自主發展能力置于突出地位,才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以行求知要完善“制”的功能,建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近些年,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后,黨中央、國務院連續發文,部署職業教育改革工作。伴隨著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出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起來了,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不僅戰略定位越來越突出,而且實踐要求越來越明確,為以行求知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教育實踐中,高等職業教育仍存在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善、政策保障及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缺乏專項資金支持等問題,這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掣肘。新征程上,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發展要求,突出產教融合機制建設,著力打破工作機制和內部運行方面存在的條塊分割現象,打破既有的育人邊界壁壘,整合各領域、各環節的育人資源、育人要素和育人力量,促進科學配置、綜合集成和高效作用,形成系統、協調、動態的長效運行機制。
(作者單位系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10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