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美術作品是由全校師生共同收集廢棄材料制作而成的?!表樦W生自信大方的抬手介紹,眼前是一個用礦泉水瓶、廢彩筆、廢吸管等材料搭建的“農耕樂園”。日前,一場以“美術館中的小學”為主題的多學科融合學習展示活動在北京市密云區第七小學舉辦。密云區教委主任楊福軍表示,美育已成為生態涵養區密云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多學科融合傳達價值追求
聚焦辦學理念“每一個生命都精彩”,密云七小提煉了“七彩文化 精彩成長”的辦學特色,并以此為軸架構了“七彩課程”。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王思明介紹,七小以項目式學習為抓手,通過多學科融合,構建課程群,為學生成長助力。
在活動現場,美術作品“水庫之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啊畮熘`’項目將師生所學知識與個人創意結合,將環保精神與未來憧憬結合,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表達了對密云生態環境的贊美,體現了對大自然的尊重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爆F場小講解員介紹,“經過廢棄紙箱設計與加工、點線面填涂勾勒、密云水庫魚種類調研等多個環節,實現勞動、美術、思政、書法、語文多學科融合,傳達出小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p>
展示現場匯聚了密云七小千余名學生的作品,通過“藝術+”獨特形式,不同學科的知識、思維在全體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具象為一個個完整的作品。
為自主成長提供多元支撐
七小的“七彩文化”基于審美、自主、融合、創新育人四個層面,以七色為藝術表象,以自主成長為核心,選擇多樣路徑,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多元人才。正是在這樣的探索中,七小的美育場域一個個鋪展開來,師生在這里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為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七小教師謝文娟說,七小的多學科融合教育主要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開展,每個項目包括主題、目標、項目策劃、實施管理、展示與評價等6個要素,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小學生主動探索現實問題,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例如,七小在四年級率先進行了教師崗位設置創新,確定由兩名教師“包班”教授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多個學科,打破學科界限,促進學科融合。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將小學各學科知識、技能與方法有機結合,使知識變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學生在豐富的體驗中形成對世界獨特的認知。
這次活動中展示了一件“五育蔬果”作品,作品中胡蘿卜在畫畫,展現著美育的魅力;玉米在勞動,體現著勞育的價值;茄子在看書,象征著智育的重要性。畫面中還有“光盤行動”的大蔥和運動的草莓元素,與“五育”并舉的理念完美呼應。學生們在體驗、感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的同時,對多學科融合能力有了具象化的表達。
建設“美術館中的小學”
“從課堂到教研,從問題到實踐,從環境美術到裝置美術,從繪畫書法到創意手工,從綠化、文化到美化,密云七小師生憧憬辦一所‘美術館中的小學’?!蓖跛济髡f。
“美術館中的小學”不僅是一個概念,它還是一種教育哲學的實踐,一種將藝術融入日常教學和學校文化中的方式。它意味著學校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者。在“美術館中的小學”,學生們不僅學習知識,更通過藝術實踐來深化理解和體驗。這種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發展個人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同時強化了他們對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的認識。
繪本展區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創造力與想象力,每一筆都蘊含著學生對世界的獨特見解。學習不再是單向灌輸,而是學生想象的自由翱翔,展現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楊福軍說,七小“美術館中的小學”多學科融合項目化學習成果展示,展現了密云教育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傳達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密云區將持續把美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為基礎,以優化項目式課程為路徑,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契機,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為培養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12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