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疊加推進、核心技術攻關需求迫切的當下,高水平大學要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履行戰略使命,將《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轉化為就業育人的有力行動,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和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與輸送,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戰略需求,提升就業能力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作為支撐,同時也對未來勞動者的素養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職業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均成為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高水平大學需密切關注世界科技前沿,以國家戰略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大力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及設置,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工程等戰略新興專業,提升人才培養與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匹配度;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推廣戰略任務牽引的長周期貫通培養,探索以重大科創平臺支撐的科教協同育人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結合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契機,在航空發動機、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等國家重點打造的關鍵領域與頭部企業共建實習基地和聯合實驗室,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教育部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開設“人工智能基礎”必修課,打造“AI+X”交叉融合課程,提升學生人工智能技術綜合運用技能以及人機協同能力。
聚焦供需對接,強化就業服務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和成效直接影響著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高水平大學需深入挖掘國家重大戰略對畢業生的需求,鏈接企業和社會各方構建供需對接機制,為畢業生提供更加精準化、多元化的就業服務,打通“學生就業最后一公里”。要充分用好校園招聘主渠道,通過舉辦“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招聘周”及人才對接座談會,分行業、分區域、分領域的組團宣講會,小而精、專而優的專業學科特色小型專場招聘活動,把重點單位“引進來”;要通過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訪企拓崗專項行動等主動“走出去”,分批次推進“就業工作重點戰略合作伙伴”工程,共建高質量就業創業實習實訓基地,推動就業鏈與學科鏈、創新鏈、產業鏈互聯互通;要建立學生國際化能力培養基地,加快推進國際組織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為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要發揮全員就業育人作用,將專業學科的學術資源、行業資源和校友資源匯聚起來,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就業支持。
聚焦思想引領,轉變就業觀念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互聯網+農業”“人工智能+制造業”等跨領域創新模式,鄉村振興戰略、西部大開發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不斷推進,都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高水平大學需圍繞教育強國建設目標和學校使命,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出口”為導向,通過各部門和各環節的協同聯動,將生涯發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構建具有校本化特色的高質量就業育人體系,推進“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就業”成長計劃,全面強化學生對時代責任、國家責任、社會責任、個人責任的認識和理解,引導學生破除“鐵飯碗”、地域偏好、專業對口局限等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把國之所需、民之所盼、校之所期作為個人選擇的重要考量,主動投身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實現個人職業理想與國家發展需求同頻共振,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意見》的發布為高校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多措并舉落實高質量充分就業指明了重點,繪就了路線。高水平大學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決策部署,把就業工作擺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高度,以就業為關鍵樞紐統籌抓好結構調整、質量提升和戰略輸送,將畢業生赴國家戰略崗位就業作為檢驗學校立德樹人成效的重要標準,以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充分就業適配國家需求,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一流人才支撐。
(作者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4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