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京舉行,教育服務專題作為九大專題之一,在首個專業觀眾日,就吸引13000余人次進館參觀,展館場面火爆、現場互動熱烈。
AI校園健身、未來教室、智能學習導師……本屆教育專題展以“智啟未來,融合創新”為主題,集中呈現教育服務的前沿成果和標桿實踐。首次創新采用“場景化體驗+全鏈條服務”模式,讓觀眾能“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沉浸式感受教育服務的前沿脈動。
“AI教育+”賦能“五育并舉”
在展覽現場,“AI教育+”專區成為今年教育專題展的“流量擔當”,“京娃”系列虛擬智能體更是展廳內的焦點,這是北京市教委2025年啟動培育的教育科技“新物種”。
整合體育、美育、營養膳食、體質健康等數據資源,培育出的學生身心健康個性化發展模型的健康師——“京小健”,以及集課間運動、閱讀、答疑、安全、運動、環境監測功能于一體的課間一刻鐘——“京小壯”,這兩款產品將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和個性化學習帶入現實,讓科技讀懂孩子需求。
“引體向上”不達標怎么辦?在“京小健”和“京小壯”的幫助下,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通過智能輔助設備的助力輕松完成引體向上,再通過逐步減少配重助力,實現學生引體向上能力的專項提升。
“通過‘京小壯’智慧操場無感識別系統,學校可以精準掌握操場上每位學生跑步的里程和配速,了解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情況,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學生健康管理。”參展商段天翔介紹,目前這套系統已經覆蓋北京市12個區的52所學校。
AI如何賦能美育?在美育空間,“畫里話”機器人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只要把畫好的畫放在識別區,機器人就可以識別畫作并與作者對話。
“機器人可以通過與學生的即時互動,一步步引導學生表達出畫作中的細節,這其實是通過智能體的方式給老師們搭建了一個美育助手。”參展商馬曉萌介紹。
個性化學習加速實現
走進展區,AI技術也讓“一人一導師”的個性化輔導成為可能。
作文批改是目前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參展商趙曉東向記者展示了一款落地應用的作文輔導大模型產品并介紹:“針對傳統作文批改中教師無法把控學生構思過程的難題,我們的作文批改系統會從學生構思階段開始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學生寫完作文后掃描上傳,AI可進行自動批改,教師復審后生成個性化作文批改報告,不僅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哪些問題,更會給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法。”
那么,AI作文批改能否代替教師?“當然不會。”工作人員介紹,“教師在批改過程中承擔起更高層次任務,需要復核機器閱卷結果并總結分析班級學情。教師從繁復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將有更多時間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而隨著學校應用規模逐漸鋪開,不少教師反饋人工閱卷和機器閱卷的分值相差僅在3分左右,AI作文批改的準確度在不斷提高。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展臺,AI教輔支持系統吸引不少觀眾駐足。系統支持“PC端+APP端+硬件終端”多端聯動,在類紙屏、墨水屏及“雙屏互動”等科技加持下,能精準匹配每個學生的學習節奏,讓“一人一輔”從口號變成現實。
多層次AI課程上新
一堂“雙師課”搬進了展區。“同學你好呀,請把完整的詩詞發給我吧,我來幫你生成音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詩里的意境非常重要,我們來學習用AI讓古詩‘動’起來。”北京平谷區第十一小學語文教師李姣站在一塊互動屏前,指導學生運用AI工具,將古詩“翻譯”成可聽可感的音樂。“與傳統課堂相比,AI教師會和我做好協同配合,孩子們在智慧終端上,通過AI能夠將古詩詞轉化成圖片或視頻,甚至轉變成音樂,視聽化的處理會幫助每個孩子更好地理解語文,愛上語文。”李姣說。
“我們首創了‘智能雙師’教學模式,一間教室、一塊大屏即可開課。”參展商葛汝勇介紹,飛象AI通識課將AI與語文、數學、科學、藝術等學科深度融合,讓學生理解AI如何在各個領域創造價值。目前,該企業與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合作制作的AI課已在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線,海淀區、東城區、朝陽區、平谷區等已開始應用,累計有11萬人次選課。
專題展還展出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的AI“資源包”。北京科技職業大學帶來“AI教育+”原創成果——“0306小巨人”機器人、雙臂具身智能機器人平臺、AI輔助藝術設計文創作品等。該校校長王偉說,學校將和相關機構、企業共同深入研究數智化課程體系,不斷拓展產教融合新路徑。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5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