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發布報告《2024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結果——教學現狀》,顯示上海初中教師隊伍在年齡結構、專業學習、高質量教學、新技術應用、學校氛圍、優質資源支持和職業吸引力等多個方面的指標均高于經合組織主要發達國家,位居全球前列。
經合組織教師教學國際調查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教師與校長調查項目。該調查始于2008年,此后于2013年、2018年和2024年周期性開展,持續收集關于教師、教學及校長的國際可比數據,確保教師和校長的聲音在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2024年調查結果清晰呈現了當前全球教師現狀、行之有效的實踐以及亟待改進的領域。
加強社會職業認可。盡管過去幾年面臨諸多挑戰,教師職業整體狀況依然穩健。報告發現,近90%的教師對工作表示滿意。在南非,這一比例自2018年以來提升了近8個百分點;哥倫比亞90%的教師表示,若重來一次仍會選擇教師職業。報告還顯示,教師感受到社會的職業尊重至關重要。獲得認可的教師更具工作動力,這種認同感也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全球范圍內,越南教師獲得的社會認可度最高,超過92%的教師表示感受到社會認可。全球多個教育體系在提升教師職業價值認知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自2018年以來,沙特阿拉伯、保加利亞和丹麥認為自己受到社會認可的教師比例均提升了至少19個百分點。
擁抱人工智能技術。人口老齡化和遷移模式改變了許多教育體系的教師結構。經合組織成員國教師平均年齡現已達到45歲,部分國家甚至超過50歲。為此,許多政府正從其他行業招募教師,以確保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可持續供應。例如,冰島從其他行業轉行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1%,澳大利亞占比達17%。這些教育體系還為職業中期人士轉行教學提供了便利。澳大利亞約47%的教師、冰島27%的教師完成了快速通道或專業化教師培訓項目。教育領域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教師使用工具的革新。報告認為,人工智能正迅速進入校園,教師和教育體系有責任擁抱這項新技術,同時保護學生免受其風險影響。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這些國家教育體系中約75%的教師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重要的是,這些體系中的教師也大多接受過人工智能應用的專業培訓。
解決教師合理工作訴求。工作訴求是職業生涯的常態。然而,若其超出承受范圍,便會阻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過度投入工作不僅影響教師身心健康和職業滿足感,更有可能削弱其教學效能。2018年,日本教師每周工作近60小時,居全球之首。為此,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減輕工作量后,日本教師現每周工作約55小時。報告提出,需認識到教師承受的壓力存在差異。教師對自身能力的信心有助于其應對挑戰。捷克通過提升教師自我效能感來應對挑戰的實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自2018年以來,捷克學校接收的難民學生數量增幅最大,盡管給教師課堂管理帶來一定挑戰,但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捷克教師相關壓力水平卻是最低的。
鼓勵教師團隊協作。教師獨自面對數十名學生的傳統認知已不再符合現實。全球范圍內,教學正逐漸成為更具協作性的活動。報告發現,在全球多數教育體系中,教師的團隊協作時間較2018年有所增加,且沒有任何體系出現協作時間減少的情況。協作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同樣也能促進教師發展。總體而言,協作頻率更高的教師往往擁有更高的職業滿意度和幸福感。烏茲別克斯坦和巴西的全職教師協作最頻繁,每周至少投入5個小時進行團隊協作與同事對話。斯洛文尼亞、巴西和南非的教師每周協作時間較2018年至少增加一小時。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師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報告建議,教育體系應著力識別這類教師,并鼓勵其協助同事。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分別有87%和近66%的高效能教師表示會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并提供反饋。在中國上海,多數高效能教師與同事交流教學資源。
定制化支持新教師。“初為人師往往令人心生畏懼。”報告表示,無論做了多么充分的準備,新教師都難以直接承擔數百名學生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壓力。鑒于新教師面臨的特殊挑戰,教育體系應提供定制化支持。關鍵措施是限制新入職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使其有更多時間學習、備課。例如,在拉脫維亞和哥斯達黎加,全職新教師每周授課時長比資深同事少4.2小時。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導師制有助于教師實現從教師培訓到實際課堂教學的平穩過渡,擁有導師的新教師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更高。立陶宛在此領域取得進展,自2018年以來導師制覆蓋率提升了17個百分點。
最后,報告建議考量新教師的執教環境。教師分配機制常優先考慮資歷,導致經驗最少的教師被派往最艱苦的教育環境。此類狀況可能使年輕教師對職業產生幻滅感,同時使弱勢學生面臨教育不公風險。為此,教育體系亟須改進教學資源與學生需求匹配機制。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23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