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智技術不僅推動“職教出海”進入數字化轉型階段,更成為一種國際合作模式的躍遷。數智技術與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中國職教海外合作辦學從線下實體辦學轉向線上辦學的發展模式創新,推動著我國“職教出海”突破國界與時空的限制,構建面向全球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需求的“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創新型國際職業教育服務模式。數字國際職教合作服務作為中國“職教出海”的新基建,為中國職業教育模式、標準和技術走向世界的展示與交流提供載體,是中國職業教育參與全球職教治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賽道。那么,如何應用數智技術提升“職教出海”國際合作質量?打造高水平的國際公共產品,助力國家對外開放、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是有效路徑。
首先,應用AI智能多語種翻譯打破語言溝通壁壘,實現教育標準與教育技術的國際表達。截至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已在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等數十個國家與當地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專業教學語言涉及英語、法語、俄語、葡萄牙語和泰語等多國語言。中國職業教育海外辦學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語言溝通不暢問題,應用AI智能翻譯技術可以為本土學習者的學習和中外師生溝通提供有效路徑。一是進行教學資源的多語種轉換,借助智能翻譯技術將專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大量專業課程、培訓課程轉換為本土教學語言,精準地將專業標準、技術要求傳遞給海外學習者。二是實施中外文的同步實時互譯,通過文本識別與語音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中外師生之間的日常教學與交流活動采用文本字幕或者語音的形式進行實時互譯,幫助中外院校師生在專業教學、學術研討、技能競賽等活動過程中實現無障礙溝通。
其次,創新國際公共資源開發模式與供給機制,促進全球職業教育優質資源的匯聚與共享。我國“職教出海”已在合作國家開設了上百個專業,這些專業所對應的學歷層次不同、國家教育標準不同,為更好地適應不同合作國家的不同學習群體對學歷教育與技術培訓的需求,急需變革教育資源供給模式。一是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從專業群的知識、技術技能現實需求出發,以國際合作專業標準為依托,開發模塊化、可視化專業教育數字化課程資源體系,形成面向專業群的縱向可相互銜接、橫向可延伸拓展的資源網絡,滿足海外專業教育從中職到高職、本科及以上層次的縱向學歷教育需求,以及國際企業員工培訓、社會短期培訓的橫向不同需求。二是創建國際職教共建共享資源平臺,打破中外合作院校之間的壁壘,匯聚全球優質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同時引入國際企業校企合作促進平臺數字教學資源的建設,使其建設標準與國際行業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對接,快速響應國際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實現國際課程資源校際之間、校企之間共享共建。成功的案例如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的數字魯班工坊,匯聚了全球30余個項目的數百門國際課程數字教學資源,可支持全球多種語言的學習者在線學習。
最后,數智賦能國際教育服務全鏈條,助力中國職業教育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提升我國國際教育服務效率與效益的關鍵在于,將數智技術與海外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深度融合,為海外院校師生、國際企業員工和社會人員的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務。在國際人才培養層面,針對不同國家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基于國別差異分析,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定制化的課程體系,為學習者規劃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在國際教育管理層面,基于不同國家的師生、企業員工和社會人員的選修課程的累計數量、項目任務的完成水平以及學習結果的考核評價等,通過可視化的大數據,為專業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模式、優化海外教學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在教育技術提升方面,可通過創建虛擬教研室,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院校的全球專業教師開展聯合專業教學研究、舉辦國際公開課與學術交流活動搭建共享空間,形成全球協同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踐的教師共同體,互學互鑒共同發展與進步。
(作者單位: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4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