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陜西工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大思政課”建設,以組織領導、教學改革、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為抓手,抓實抓好“謀、課、場、師”四個基點,用好“實”“活”“新”“嚴”四字訣講好大思政課,形成了特色鮮明、形式新穎的“大思政課”改革創新“陜工模式”,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著力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深思細“謀”,抓“實”組織領導
陜西工院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大思政課”育人全局,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和教學單位各負其責、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和服務的各個方面。不斷優化運行機制,黨委書記牽頭、領導制定實施“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方案,形成“大思政”年度工作要點,制定責任清單,有力推進力量整合、工作協同。不斷完善制度保障,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先后出臺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和思政課建設的相關制度近10項,在人員編制、經費投入、科研立項、評優表彰、職稱評聘、教師待遇等方面向思政課教師傾斜。不斷壓實管理責任,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課堂聽、講思政課,一對一制度化聯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研室和思政課教師,常態化開展現場辦公會、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為思政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黨委書記惠朝陽在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深入調研
全“課”同行,抓“活”教學改革
緊盯課堂教學,陜西工院堅持破立結合、守正創新,在牢牢把握思政課程的方向性、根本性和基礎性地位的同時,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和契合學生全面發展,著力在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上下功夫,確保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同向同行。
一是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開發優質的在線開放課程,大力推進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專題式教學改革,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學生社團“秦馬研習社”和公眾號“學馬研習”為載體,先后推出“秦馬之聲”理論微宣講、“秦馬金音”紅色文化講解、“秦馬小匠”紅色文創產品設計、“秦馬匠心”工匠素養養成等“秦馬PULS”系列原創思政活動,不斷豐富思政育人教育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
二是立足職教特色,構建“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核心,有機融入思想引領、價值培育、文化傳承、道德修身、法治普及、職業素養”的課程思政建設“一心六融”模式,從頂層設計、育人目標、課程建設、教師培訓、資源共享五個維度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構建起全覆蓋、全類型、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保證課程思政落地生根。組織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觀摩系列活動,引導教師實施好“點上滲透、線上嵌入、線上融合、整體上沉浸”路徑方案。
拓展“場”域,抓“新”實踐教學
陜西工院探索“思政課堂+社會課堂”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拓展思政育人場域,用好社會資源,共建實踐育人基地群,開展多樣化實踐育人,推動思政課教學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是依托VR智慧思政實訓基地和“1+4”校內實踐教學線軸,創新開展“學理論+做實踐+創成果”一體化的“三維融創”實踐教學模式,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力求將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
二是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數字化賦能思政課教學,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運用新媒體技術、數字技術等賦能思政課建設,館、企、校協同共建,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從“5G直播課”到“全景展館”再躍升至“3D仿真展館”,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三是聯合黨史展館、紅色景區、文明社區、創新園區和新型農村,走進咸陽市生態環境局、涇陽安吳青訓班舊址等,掛牌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逐步形成“薪火相傳”實踐育人基地群,在實踐教學、課題研究、資源共享、社會服務等方面深度開展,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有效聯通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
與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建強“師”資,抓“嚴”協同育人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陜西工院聚焦專職師資隊伍,一是創新開展“線下+線上”集體備課,依托結對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跨校組建虛擬教研室、標兵展示交流等,定期開展同課異構、協同共研的線上集體備課,強化與本專科院校間對于提升思政課教學水平的交流互鑒。二是持續深化“三級”練兵。通過教研室遴選練兵、校級集中練兵、省級競賽練兵的“三級”練兵模式,推動思政課專職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提升。三是創新開展“強基”行動。通過“強師培基”4V行動、“一幫一”結對幫教行動,不斷助推青年思政教師實現“站穩講臺”到“站好講臺”的飛躍。
聚焦兼職師資隊伍,一是健全兼職“大思政課”導師隊伍管理制度,規范兼職大思政課教師的管理,依托“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指導教師把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實踐方案中。二是選好、用好兼職大思政課導師。校內聘請一批黨政領導干部、省級以上名師名匠、師德標兵擔任兼職“大思政課”導師;校外選聘一批黨政領導、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技術能手和陜西工院校企協同育人“好師傅”“好導師”、優秀就業學生團體代表,紅色展館講解員、鄉村振興駐村干部、業績突出的學生家長等擔任大思政課兼職導師,通過主題講座、形勢與政策教育、實踐活動等形式,融入思政課教學,助推“大思政課”提質增效。
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勞模何菲來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陜西工院充分調動課上課下、網上網下、校內校外資源和力量,推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大思政課”育人成效顯著提升,為高職院校建好“大思政課”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