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岸區充分利用區域名校、高校、品牌教育等優質資源,結合地域特征和學段發展特點,構建“名校+”緊密型、“地域(主題)+”聯盟型、“高校+”貫通型、幼教片區集群、聯盟型融合特殊教育、聯盟型職業教育集團等,實現區域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
提升管理效能,激發辦學活力
完善教育集團內部治理體系。指導各集團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規定、體現自身特色的集團章程和制度體系,依章依規完善內部治理體系。緊密型教育集團成立集團黨委,全面領導集團化辦學工作,統籌各成員校人、財、物和教育教學管理,推動內部管理運行機制一體化,實現優質校帶動成員校全面發展;貫通型教育集團堅持各主體權責利一致性原則,加強與高校的資源整合、項目助力、研究支撐、師訓聯動,優化教育開放、合作,促進多元優質教育資源集約利用;聯盟型教育集團制定聯盟要約,明確成員校間的契約規范、權力讓渡,建立集團議事規則和現代治理體系。組建聯盟型教育集團理事會,探索輪值理事長制度,執行理事會決定,輪流辦好集團發展年度教研、科研、培訓等活動。集團內部治理體系的完善使各成員校成為一個整體,形成辦學合力,產生“1+1>2”的效果。
為集團化辦學放權賦能。實行集團內績效“總量包干、校際統籌、自主分配”,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加強教育集團用人自主權,干部、教師“集團管學校用”。賦予集團總校在成員校間動態調整編制權,教師職稱評定、崗位競聘、互派交流、跟崗輪崗、掛職鍛煉等納入集團統籌安排。落實集團推薦總校副校級、成員校校級領導的建議權,集團總校長具有校級干部任免提名權和中層干部任免權。教育集團辦學主體地位有效落實,集團學校辦學活力進一步釋放。
加大集團化辦學經費支持。在不降低現有經費保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集團類型、集團規模、高質量發展績效等安排專項經費保障集團運行,并對教育集團特需發展項目給予經費支持。緊密型教育集團每年不低于10萬元/校點;聯盟型教育集團每年不低于10萬元/集團;貫通型教育集團遵照學校與高校簽訂協議內容,每年按1:1標準匹配專項經費,特需項目經費根據申請審批撥付,用于支持集團設施場地、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和特色學校發展等項目,提升了集團辦學支撐保障能力。集團主要領導績效工資由教育部門根據校長職級、工作量、考核結果等,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外單列管理。對集團發展有杰出貢獻的少數個人進行獎勵,實行經費單列管理,充分激發廣大校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整合優質資源,集聚辦學合力
統籌集團優質師資,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益。從集團內各校遴選優秀干部、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成立集團學術委員會,建立教育集團專家工作室、集團課程教學研發中心、學科建設工作坊等機構,統領集團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評價改革的協同推進,采取移植再造、突出優勢、合作創生、差異布局等策略,形成不同學校特色,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整體發展。
貫通型教育集團利用高校智力資源,賦能基礎教育發展。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等5所在區高校與中小學組建貫通型教育集團,鼓勵優秀專業教師到中小學教育集團授課,各教育集團累計靈活引進33名高校教師開展跨校講學,搭建協同培養教學實踐平臺,推動教師互動研學,在中小學幼兒園共建特色工作室,形成學校課程品牌。
職教集團校企合作,暢通人才培養輸出綠色通道。銜接集團內中、高職學校,建立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開展3+2中高職貫通培養,惠及學生500多人。充分發揮集團化優勢,開展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與集團內企業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建筑產業現代技術產業學院,共建多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
特教集團發揮巡回指導作用,提高普通學校融合教育水平。集團總校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協助指導已建好資源教室的普通教育學校完善資源教室管理制度,制定送教上門和隨班就讀工作手冊,協助資源教師做好隨班就讀學生的測評工作,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對全區16所融合教育學校進行了無障礙設施設備排查,并對12所學校提出改進方案。助推全區中小學融合教育走向深入,為區域融合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