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突出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云棋小學不斷探索和豐富育人方式,以融合思維打破學科壁壘,傾力打造“無邊界課程”,實現科教融合、活動項目融合和評價融合,在多元融合思維中賦能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展。
學科融合 點亮智慧
學校組織教師圍繞“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和“學生如何有效地學”兩個發力點,集中思考和探尋課程融合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學校打破單學科教師集中備課的傳統方式,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組織集中教研,從共同研討中發現各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和共融點,為設計出跨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奠定基礎。
學校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各學科課程融合課例展示活動,探索以某一學科為載體,融合其他學科知識的方式,實現學科融合,打造“無邊界課程”。
如在一年級語文課《荷葉田田》課堂中,融入數學中“認識方位”的知識、音樂中的唱誦和表演、美術中的審美和科學課中對四季特點的認知,再通過說唱演畫誦等形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引領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實現能力遷移與思維躍升。
再如一年級數學關于“整理房間”的課堂中,通過創設勞動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前自制學具、繪制房間,課中使用學具分類整理房間,體驗分類的多樣性,訓練學生動手能力;通過數字化技術,設置切水果游戲,同時融入音樂元素,營造闖關游戲緊張、激烈的氛圍;通過融入語文元素,引導學生運用固定句式完整介紹自己是如何分類的,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布置整理自己房間的任務,落實課程育人功能,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
學校將英語與語文、美術、科學、體育和勞動等學科中的知識內容、技能和思維進行有機融合;將體育與語文、數學、音樂、舞蹈、勞動等學科有機融合;將美術教學中的青花瓷、中國畫融入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和中國古典音樂的音律美,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多個學科自然有機地融合,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實現了育人方式的變革。
科教融合 賦能教育
隨著智慧校園的創建,學校更加重視數字化教學的創新實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學校分批次組織教師開展數字素養提升培訓工程,賦能教師數字化勝任力。學校確定了“依托數字化 以評促學構建生本課堂”校本研修主題,組織開展數字化賦能跨學科融合課堂展示評優活動,考核教師課堂中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性。目前,一大批中青年教師已經能夠自如地使用希沃白板進行教學,實現了人機交互運用;更多的教師能夠整合網絡資源、再造教育流程、重組教學生態、拓寬教學空間。學校教師不斷提升自身數字素養,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讓科技為教學賦能。
項目融合 智“創”未來
學校重視每一項活動的綜合效應,積極融合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通過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的融合性主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鏈接生活,實現其能力遷移、思維發展、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
學校研發“四季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以春之韻、夏之歌、秋之果、冬之趣作為四個季節的活動項目,從說、誦(語文)、唱(音樂)、繪(美術)、品(實踐體驗)、嬉(體育)、種(收)(勞動體驗)等角度設計實踐內容。項目涵蓋德智體美勞五個育人領域,實現了各年級學科知識的融合,巧妙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課堂知識和生活經驗等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達到課內外拉通、跨學科融合、五育并舉全面育人。
評價融合 整體育人
學校以創新評價方式為引領,以培養綜合素養的素質教育為主體,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進程中貫徹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構建起“五育+五美”“線上+線下”“學校+家庭”“學生+教師”“展示+評比”的“五雙”學生評價體系,攻破傳統“五唯”評價導向,實現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整體育人功能,形成獨特的“五育五美”少年綜合評價機制。該評價機制把五育整體量化考評,采用百分制,按照一定占比將五育分層,保障了五育的有效實施。
“五育五美”少年綜合量化考核內容包含德智體美勞五大部分、16項內容、64個具體評價點,每個部分從態度、過程、體驗、進步四個方面量化考核學生表現,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肯定學生個性亮點。該量化考核用于學校每個月對學生的全面評估,為期末的綜合評估奠定基礎。綜合量化考核在實施過程中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促進了學校教育工作從五育并舉到五育融合的進一步發展。
云棋小學以貫通“五育”為著力點,大膽創新育人方式,突破五育邊界,科學貫通五育,以融合的教育思維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