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廣西二輕技師學院作為廣西唯一開設傳統工藝美術專業的技工院校,探索與實踐適合行業特點及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有文化、有匠心、有技藝、有創新”的“四有”人才培養理念,創新構建并實施“工學傳習”人才培養模式,致力培養傳統工藝傳承創新人才。
聚焦傳統工藝 直面人才培養困境
近年來,傳統工藝行業面臨機械化生產與智能制造的挑戰,同時遭遇人才斷層困境。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培養扎根傳統文化、具備創新能力的技能人才,是職業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職業學校在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培養上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一是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需求,傳承人才供需“不合拍”,這是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二是專業課程教學知識技藝與成果轉化分割,“學做創”內容“不同頻”。知識傳授、技能實訓及學習成果的轉化不能同頻共振,這是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三是技藝傳承偏重實踐應用而忽視匠心塑造,匠人精神培育“不入心”,這是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基于行業需求 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學院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培養模式從無到有,從寂寂無聞到嶄露頭角,從單點切入到“崗課賽產教研創”多元融合的“工學傳習”培養模式完整體系構建,經過了夯基起步期、方案構建期、培育實踐期三個階段,逐步形成了彰顯學校特色、支撐全區傳統工藝創新探索、契合全區工藝美術行業發展與國家傳統工藝振興需求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工學”,即以企業與學校為雙元育人主體,將真實的工作項目轉化為教學項目,將行業崗位工作內容與標準轉化為教學內容與評價標準,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旨在培養技藝精湛、匠心獨具的能工巧匠。“傳習”,即知識、技能、態度養成與匠心塑造的教學過程與活動。“傳”,突出強調行業技藝的一種歷史傳承關系;“習”,則強調學生對技藝的勤學苦練和對作品的精雕細琢。“工學傳習”培養模式的核心,是將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而后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乃至市場成果。

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工學傳習”培養模式進階實施階段
明確培養理念 鍛造“匠心”和創新精神
聚焦工藝雕塑、藝術陶瓷兩大傳統工藝,學院會同企業實踐專家研判并確立了新一代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四有七共”人才培養理念,即“有文化、有匠心、有技藝、有創新”“共辦專業、共定人培、共建師資、共筑工坊、共構課程、共施教學、共促就業”,為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培養搭建產教研訓創平臺,促進實現學習任務與工作成果的轉化。

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工學傳習”培養模式圖
以“四有”人才培養理念為引領,創設校內外“工學傳習”工作站,實施以項目為載體的“學做創”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專業教師與工藝美術大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在學生的傳習過程中,強調作品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不斷嘗試創新的歷程,是一個創造性的學習與制作過程。每一個完整的項目學習過程,即一個從構思到成果產出的“學、做、創”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
“傳文習智”伴隨項目學習的始終,以項目所涵蓋的理論知識、工藝文化及傳統工藝發展各階段社會背景為主線,貫穿每一個項目的教學全過程,旨在讓學生理解作品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義,促進其認知水平的提升。“傳藝習行”以“模仿—練習”與“重構—超越”為主線,讓學生在模仿與不斷練習中傳承傳統工藝;同時,在不斷重構中融入新的思想、新的審美,嘗試新的工藝突破,直至內化為自身的技能,最終習得精湛技藝。進而,在教師與大師的身教下,逐漸通過外化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與職業素養。
以“教師評價+大師評鑒”構筑學生知識學習、技能習得、作品創新及成果轉化的評價模式,為“學做創”一體化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借助網絡銷售平臺及自媒體營銷傳播手段,培養學生的宣傳推廣能力,促成學生作品轉化為商品,為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注入活力,激發傳統工藝傳承人才的內生動力。
同時學校通過形成“四匠傳心”特色思政內容,使學生見人、見物、見事,留形鑄魂,及建構“五式習道”匠人精神習得路徑,讓學生在全方位學習與浸潤中領悟并踐行工匠精神。如“五式”包括:“游戲式”,即開發傳世國寶工藝精品拼圖游戲等,引導學生體會古今工匠精湛技藝;“榜樣式”,即講授古今中外著名工匠學習傳統工藝的傳聞軼事,以生動鮮活的榜樣,激發學生對匠人精神的立體化體驗;“品鑒式”,即通過討論、賞析各類傳統工藝展覽展評獲獎作品,引導學生品味傳承之精要與創新之精進;“行動式”,即通過每日課前齊聲誦讀“匠人須知”30條,課后及時完成工作場所的6S等行為規范,在潛移默化中形塑學生的精神與認知;“沉浸式”,即專業教師及行業大師在授課、傳藝及帶領學生創作過程中以身示范,讓學生在工作情境中受到深度陶冶,筑牢“匠心”。
經過10年探索和實踐,學院“工學傳習”傳統工藝傳承人才培養模式彌補了原有培養模式重技輕德、重藝輕文、重傳輕創的不足。同時,立足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和新時代審美需求及發展趨向,引領學生既要循古傳承,又要革故鼎新,充分凸顯出強技能、能創新的職業教育“類型化”特征。
“工學傳習”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獲得廣泛肯定與認可,吸引了全國多所院校前來交流學習,并多次被主流媒體報道。學生參加各種國內外競賽屢獲佳績,獲得國際獎項、國家級獎項、省部級獎項共130余項。學校師生積極到全區大中小學開展技能展示、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受益人群逾萬人。

學生在國際級、國家級及自治區級各類競賽中成績突出
學校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8%,用人單位滿意度超過97%;校企合作研發產品經濟效益超過300萬元;33名學生被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收為徒弟,157名學生進入行業就業或升學深造,成為廣西傳統工藝傳承創新的新生力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