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有哪些內容?未來,語文課應該怎么上怎么教?教育小新給您一一解讀,快來看看吧。
一、課程性質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二、課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方法變革;
5.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性。
三、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四、課程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
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
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五、課程實施
教師要準確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這里,教育小新給老師們提四個方面的教學建議:
第一,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小貼士1:
老師們要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樹人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認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
同時,老師們還要注意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二,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小貼士2:
在教學中,老師們要注意:
要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
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的內在聯系,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發展的綜合效應。
注重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避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
第三,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小貼士3:
創設學習情境,老師們可以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等相關經驗,增強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第四,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小貼士4:
老師們要關注互聯網時代日常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和新特點,認識信息技術對學生閱讀和表達交流等帶來的深刻影響,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變革中的價值和功能。同時,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閱讀習慣、寫字能力、深度思考等可能產生的影響,揚長避短,使用適度,避免網絡沉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