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溜八溜,不離福州”是福州的一句民諺,這句話很切合留美博士陳以旺的情況。陳以旺是福建福清人,在福建醫科大學學習,1981年獲得華西醫科大學臨床心血管碩士研究生學位,1985年赴美國留學,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生理和生物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接著做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后,完成美國華盛頓退伍軍人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的訓練。2001年,他回到福州,擔任母校福建醫科大學的副校長。為了新的追求,他曾北上無錫等地,但近10年,他還是把根扎回福建,以連城為基地專心做生物醫藥和中藥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一個闖過大世界的人最后還是選擇福建創業,一個西醫出身的醫學博士毅然轉到了發展中藥。
留美博士陳以旺(受訪者供圖)
出去是取經,干事要回國
陳以旺屬于改革開放后最早一批出國留學的幸運兒。
剛到美國陳以旺就發現,自己作為一個醫學博士生,用起那些醫學設備的動手能力,居然還不如當地的高中生。勢差帶來勢能,壓力帶來動力。他發奮追趕,非常珍惜難得的留學機會和先進的科研環境。“那時候,我在美國做細胞膜離子通道研究,研發新藥。因為研究過程中要保證電流的穩定,而晚上通常是用電低谷期,電流比較穩定,我就每天干到深夜。周末也是好時間,我從周五晚上就開始睡在實驗室里,一直工作到周日下午。連著拼了3個月,成果也瓜熟蒂落。”陳以旺參與研發并擁有部分專利的抗過敏新藥奧列格雷(Allegra)被列為非處方藥(OTC),至今依然暢銷于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在國外時間長了,陳以旺越來越想家。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科研環境不斷改善,陳以旺的心不斷被國內的變化牽動著。他和身邊的朋友不時會感到迷茫,他們開始意識到美國職業發展的天花板,不甘心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在異國他鄉一天天滑過。
2000年11月,陳以旺參加了“北美洲中國留學人員高科技項目暨人才交流大會”。活動期間,他接觸了來自福建省的高規格引才團隊。家鄉福建的發展愿景,福建省歡迎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真誠態度,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讓陳以旺決心回國干一番事業。在強烈的家國情懷與事業發展機會的雙重催化下,陳以旺很快做出一個令當時不少朋友都為之吃驚的決定:挈婦將雛回福建發展。2001年2月,陳以旺回到福州。4月,他被正式聘任為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走上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崗位的陳以旺把生物醫藥基礎研究作為自己的一個優先攻堅目標:建一個現代化的生物醫藥中心。
“在國外進行過與生物醫藥相關的基礎研究,我比較了解相關研究的情況,回國之后,覺得發展生物醫藥必須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實驗室,”陳以旺說,“我提出這個建議以后,省里很重視,省財政廳、教育廳撥給醫大專項經費1500萬元,用于支持醫藥生物工程中心建設,省科技廳和省發改委分別提供了50萬元和100萬元的重大科技項目資金。”福建省內院校、科研單位,一些院士、名醫和醫藥專家都很關心和支持這個中心的建設。生物醫藥中心很快建成,而且首期就建設了分子生物學、基因診斷和治療、基因功能和電生理、藥物化學、藥物高效篩選等5個相互配套的實驗室。2001年8月,剛剛誕生不久的生物醫藥中心便承辦了福建省國際醫藥生物技術研討會,這次會議,對推動福建省生物醫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后不久,陳以旺又作為藥理學學科帶頭人,成功申報獲批了藥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陳以旺為此感到欣慰,“這在當時是一項重要的突破。回到母校是我做的一個正確決定,我也為母校發展做了一些添磚加瓦的事情,算是盡了一份力。”
九年磨一劍,靜待鋒芒出
作為一名藥理專家,發展中藥產業是陳以旺一直以來的夢想。
陳以旺在美國主攻藥理學及新藥開發,是美國5項專利新藥的主要研發者。
他敏銳覺察到中藥巨大的開發潛力,但當他冷靜觀察的時候卻發現,中藥開發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這些年來,日本漢方藥發展很快,在國際中藥市場中占有很大份額。但是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發展之路卻那么艱難。”
陳以旺帶著新的夢想,開始了他的又一次創業。他要通過創業實現一個中醫中藥的大夢想。福建連城縣委縣政府結合連城縣豐富的天然資源,策劃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積極引進生物醫藥領軍人才。機緣巧合,機會難得。他也正在尋找可以依托圓夢的地方,于是就選定了連城。
他與臺灣地區的專家共同創建了福建海峽生物科學研究院,聯合福建連城國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組建起生物醫藥研發團隊。連城的自然資源豐富、交通條件便利、文化底蘊深厚。連城地處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東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資源豐富,是規模化種植名貴中草藥、養殖林麝和梅花鹿的好地方,正是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理想之地。加上連城已經建成民用航空、鐵路和高速公路立體交通網絡,有客家人聚居地和發祥地的文化底蘊,還是中央蘇區縣之一的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發展新興產業動力十足。連城縣政府全力支持他的項目落地。除了給予基礎場地、配套設施、資金扶持,還給予120畝工業用地,建起10800平方米的綜合廠房,配套了10萬級潔凈標準的生產車間等關鍵設施。
國通生物廠房
陳以旺全身心投入到這一新的事業上。每年他除了抽出十多天的時間與家人團聚外,其余時間都投入得到生物醫藥園區的建設和產品的研究開發上,周末無休。他聘請多名留美專家博士到連城指導和參與產品研發。他極為重視產品的創新性和質量的可靠性。他努力把中醫中藥的傳統理論、中醫藥食同源的文化理念運用于指導中藥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努力探索中醫藥理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創新開展中醫養生產品、美容護膚產品的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生產。他希望把最好的產品推向市場,服務大眾。目前,他更是與留學回國專家、國內專家以及其他同仁一道,結合梅花山高海拔的天然地理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籌劃與山區多個鄉村合作,實現名貴中藥材的林下規模化種植和養殖,實現中藥材的精深加工,最大限度地讓山區農民在中藥材的種植和養殖中獲利,并且可以分享今后新產品走向市場的利潤分紅,實踐“三產融合”,助力農民勞動致富、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努力把現有的“海峽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成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和新型農民培訓基地,為連城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在這次創業過程中,陳以旺遇到了此前未曾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但是他化用王國維的三種境界說勉勵自己:“創業的第一境界是志存高遠,看清方向;第二境界是無怨無悔,鍥而不舍;第三境界是不計得失,道法自然。創業能否成功,關鍵是能否戰勝自我。”
就在陳以旺沉浸在高質量中藥開發的這些年中,中醫中藥創新發展也不時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2015年10月5日,諾貝爾委員會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在用青蒿素抗瘧領域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成果,就是從對中國中醫藥寶庫的繼承發展中成功取得的。屠呦呦說,“獲不獲獎對我來說不那么重要,但是獲獎證明我們的中醫藥寶庫非常豐富。”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得到廣泛有效應用,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中醫藥開發潛力的巨大價值。
陳以旺堅信自己這次創業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這些年國家大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僅今年一年就出臺了不少重磅文件。”今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6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又聯合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
目前,陳以旺他們的研發基地通過了福建龍巖市生態環境局的審批,并已有數個項目產品完成研發。這讓他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希望我們的產品在明年就可以投入生產,成功推向市場,推向世界,為民造福,幫助中醫藥在全世界發揚光大。”
陳以旺簡介:
陳以旺,福建福清人,本科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碩士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1985年獲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赴美國留學,獲得美國喬治城大學博士學位,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后和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臨床住院醫師,是暢銷于美國的抗過敏新藥Allegra的發明人之一。2001年回國擔任母校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如今在連城專注于中醫藥產業發展。作為一名藥理專家,發展中藥產業是陳以旺一直以來的夢想,這些年來,看到日本漢方藥快速發展,以及國內中醫藥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他更加堅定了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決心。選擇連城,是陳以旺綜合考慮當地豐富中醫藥資源、便利交通條件、深厚文化底蘊、強有力政策支持的結果。
連城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大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國家層面和各地紛紛推出有關政策。福建省連城縣地處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東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資源豐富,是規模化種植名貴中草藥、養殖林麝和梅花鹿獲取天然麝香和優等鹿茸的理想地方。連城曾經是個長期貧困的山區縣,近些年來,連城立足本土資源,發展特色農業,依托冠豸山的秀麗風光帶動全縣旅游業發展,同時建設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實現轉型升級,而中醫藥是其發展亮點。2016年9月,連城培田草藥小鎮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目前,連城正在通過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和文化,打造以中醫藥研發、康復、旅游、教育、文化與健康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特色小鎮,努力塑造“民間故宮、閩西藥谷”形象。(作者:神州學人記者 王煥現 楊勻 見習記者 賈文穎報道 執筆 賈文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