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各“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學校紛紛收到了自己的“期中考試”成績單。自2019年國家正式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以來,高職院校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定位,一批區域一流、國家高水平、世界有影響力的高質量職業院校正在建成。
天津職業大學始建于1978年,是全國最早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之一,是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和全國優質高職高專院校,2019年入選“雙高計劃”高水平學校A檔建設單位。
近日,天津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鄭清春就“雙高計劃”進展成效、產教融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話題接受了中國教育報記者采訪。
問:推進實施“雙高計劃”給學校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
鄭清春:首先,“雙高”建設實施以來,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了很大支持。在資金投入方面,2019年至今合計投入資金2.3億元,主要用于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等九方面,同時基本教育經費撥款穩中有增,市級財政調撥各類資金超3億元保障學校重大項目建設。在政策上,天津市委、市政府通過職業教育創優賦能建設、部市共建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等重要舉措為學校發展搭平臺、聚資源。
在“雙高計劃”引領下,學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天津“雙城”建設,在職業教育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在人才培養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貢獻了諸多“天職”方案。學校的行業企業認可度、學生家長滿意度及業內影響力顯著提升。
問:作為“雙高計劃”的A檔建設單位,學校三年來在哪些領域有重要進展成效?
鄭清春:學校在引領職業教育改革、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主動創新、大膽實踐,貢獻了諸多“天職”智慧。
第一,引領職業教育改革。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協同育人。主動聯合政府、深化與龍頭企業合作、聯動培訓評價組織、重組學校專業建設委員會,構建“四方聯動”協同機制,全面參與專業群建設;針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開發模塊化課程,組建結構化教學團隊,進行項目化教學設計,形成目標、崗位、團隊、課程、設計五個核心要素高度耦合、環環相扣的“五鏈耦合”人才培養機制。二是聚焦卓越培養,打造專業群課程體系新樣本。組建通識課,重構平臺課,校企共同開發模塊化專業課程,構建“高階課程+”項目庫,學生可通過選修“高階課程+”項目置換等量學分完成學業,促進多樣化成才。
第二,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一是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天津職業大學威縣分校”,牽頭組建京津冀“雙高計劃”建設聯盟和津雄職教發展聯盟,推進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在甘肅武威建設“天津職業大學(西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精準對接中西部職業教育培訓需求,共享“天職”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二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依托天津市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為140余家中小微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和技術攻關。與濱海新區共建技術技能人才聯盟,打造瑞普生物、360網絡安全和國家動漫園3個產業學院,為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文化產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第三,支撐技能社會建設。學校圍繞理論創新、制度設計、標準開發、規劃研制等方面,推動在區域和國家層面形成一批有效支撐技能社會建設的政策、制度、標準。
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但企業的意愿往往不是很強烈,原因是什么?學校在產教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經驗?
鄭清春: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校熱企冷”現象,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還不能有機銜接,“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
解決“校熱企冷”問題的關鍵是通過政策支持、機制創新、平臺搭建等措施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尋找共同的“利益點”,把校企雙方緊緊拴在一起。
天津職業大學基于多年實踐,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校企合作“四模式”:一是建設6個產業學院,把學校辦到企業里、教室搬到車間中、講臺設在崗位上。以萬新產業學院為例,校企合作開發出全國唯一一個培養鏡片生產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填補了專業鏈、人才鏈的空白。二是建設4個校內企業培訓中心,其中林肯(中國)在學校成立國內首家技術培訓中心,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和員工進行教學和技能培訓,企業的最新車型在上市前3個月贈予學校,用于學校教學。三是升級6個職教集團,圍繞“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主導開展考核頒證,學校主導融入課程體系,企業主導與員工招聘、薪酬、職務晉升掛鉤。四是建設3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創新資本混合等“六混合”運行模式。
問:專業(群)是人才培養的載體,對此學校在專業(群)建設上進行了哪些優化升級?
鄭清春:在專業群建設方面:一是對接產業、優化布局。學校制定了專業(群)發展規劃和建設管理辦法,明確專業群建設標準,優化形成了面向天津現代產業體系的5個專業群和面向現代服務業的5個專業群。近三年新增8個專業,撤銷5個專業。
二是重點引領、分層發展。數字賦能眼視光技術、包裝工程技術2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帶動和引領學校整體專業群建設和發展,2021年面向智能科技的汽車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2個專業群被確定為天津市級高水平專業群。形成了“2-2-6”三層級專業群布局,即2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專業群,2個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專業群,6個區域領先、行業有影響專業群。
問:“雙高計劃”中期后,學校接下來將會在哪些方面補短板?
鄭清春:一方面,完全實施學分制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推動。為突顯類型教育,適應生源多元化、學習個性化、需求多樣化等高職教育新形勢,學校積極開展學分制探索,盡管出臺了學習成果認定與學分置換辦法等管理制度,完成了與學分制配套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開發了學分管理系統,但仍存在實施不深、覆蓋面不廣等問題。下一步學校將持續推動卓越課學分置換工作,實施彈性學制、學業導師制、學分績點制。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辦學尚需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辦學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創新的重點,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技能型社會建設的必然途徑。“雙高”建設期間,學校在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辦學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嘗試,成立三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大力推進校企機構混合、資本混合、課程混合、設備混合、項目混合、師資混合。同時也存在步子邁得還不夠大,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企業育人的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等問題。
下一步,學校將堅持公益屬性、育人為本,堅持市場運作、激發活力,堅持規范操作、明晰產權,堅持分層分步、穩妥推進,深入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理論研究、制度設計和實踐探索,率先探索出公辦職業學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模式、路徑。(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歐媚)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