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珍,女,漢族,中共黨員,1981年生,本科學歷,正高級教師,現任廣西南寧市第十四中學語文教師、教務主任。曾獲得“南寧市優秀共產黨員”“廣西青年五四獎章”“廣西三八紅旗手”“廣西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有這樣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無論經歷幾何,始終踐行內心信念——用心做教育,以愛為人師。她于平凡崗位上堅守教育初心,深耕細作,育人潤心,彰顯師者大愛。
她就是全國優秀教師、廣西特級教師、廣西三八紅旗手、廣西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南寧市第十四中學教師蘇家珍。
用心鉆研,專業領航
2004年,蘇家珍開始從教生涯。登上三尺講臺時,教室里學生們張張稚嫩的臉龐映入眼簾,教室外家長們的眼神熱切且滿載希冀。就在那一刻,她認識到了教育事業的不凡,明了了為人師者所擔負的家國重任。于是,她下定決心,篤定信念:“我要用心做好教育這份事業!”
面對教學,蘇家珍不容自己有絲毫懈怠。精心備課,用心上課,靜心總結。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她都一步步扎實開展,不吝心力:為了上好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她不僅研讀教材,還跑到圖書館“浸泡”了一個月;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石拱橋》,她向湖南大學建筑系的老師請教……而這一切只是為了給學生們呈現一堂精彩課程。
蘇家珍緊循課改精神,銳意創新。崇尚詩意教學,實踐生態課堂,探究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優化途徑。創設“破立升”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給其他語文教師諸多啟發。
一堂課、一種教法、一種理念的發生與發展過后,她又凝心反思,發表多篇教研論文于《語文教學通訊》《廣西教育》等刊物,編撰出版閱讀、寫作方面的教輔書籍二十余部(本);抑或研于課題,發表“初中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探究”“初中學段學生作文動態生成實踐研究”等課題成果。
正如每一個踏實的腳步終究會留下深深的足跡一般,無數個日夜的用心鉆研自然迎來了累累碩果。
2009年起,蘇家珍在各級教學競賽中屢次奪魁、連獲殊榮:南寧市初中語文優質課(現場課)一等獎、廣西初中語文優質課(現場課)特等獎、全國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現場課)一等獎及最佳綜合素質獎。正是在教學專業上的不斷突破進取,蘇家珍接連榮獲南寧市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南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南寧市教壇明星、廣西語文教學能手、廣西中學優秀語文教師等榮譽稱號,并成為南寧市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以愛為本,育人潤心
從任教那天起,蘇家珍就開始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一干就是15年。她愛生如子,常對家長們說這樣一句話:“您有一個孩子在這個班級里,而我有五十多個孩子在這個班級里。”3年里,她關注每一個孩子,對有困難的孩子更是愛護有加,耐心地陪伴孩子們渡過一個個難關。
學生小宇在工作后每年中秋節都會來看望蘇家珍,他常對蘇家珍說:“我的人生曾經歷波折,而您就是我的擺渡人。如今我也要活成您的樣子!”原來在2014年,八年級的小宇因家庭變故而萌發了輟學念頭。蘇家珍知道后,主動到小宇家中與其談心,陪伴小宇到醫院照顧他生病的母親,為小宇購買書籍文具,不斷給予安慰與鼓勵。蘇家珍的一路陪伴支撐著這個孩子度過了其人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旅程。
對于這樣一位對學生無私付出的班主任,家長們更是贊譽滿懷。許多家長在孩子畢業之際滿懷感恩地給蘇家珍寫下感謝信。有一位家長更是在孩子畢業之際,流著熱淚向蘇家珍致謝:“人生中遇到您,我的孩子無比幸運!”
心善行遠,師者本真
蘇家珍不僅關愛自己的學生,也將她的愛播撒到更多的孩子身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在城中村居住的一些農民工孩子無人照顧,于是她每個周末都義務去給這些5到14歲不等的孩子們輔導功課。這份義工她一做就是5年。她還曾到隆安縣、東蘭縣等地的偏遠村落,為那里的學校和孩子送文具、書籍、衣物。在蘇家珍愛心善舉的深深影響下,她的多名學生也主動與她一起參與到奉獻愛心的活動當中,為馬山縣古棠小學、加顯小學的鄉村孩子捐贈書籍兩百余本。蘇家珍用行動傳遞著教書育人的溫情,也影響著一批批學生向善而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蘇家珍堅持戰斗在教育教學一線。她參與編寫了南寧市初中學生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指導計劃,并且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停課不停學”工作。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完成錄制廣西中小學“空中課堂”5節課、指導審核12節課的工作,所錄課程收獲廣泛好評。此外,她個人還通過多種渠道向湖北武漢、廣西都安等地捐款。因抗疫時期的突出表現,蘇家珍被授予“南寧市最美巾幗奮斗者”榮譽稱號。
從教學到育人,從本職崗位到社會公益,這一路走來,蘇家珍對教育事業的用心與熱愛令人敬佩,她為人師者的博大情懷更是難能可貴。近年來,蘇家珍被授予“南寧市優秀共產黨員”“廣西青年五四獎章”“廣西三八紅旗手”“廣西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其先進事跡被央廣網、《中國青年報》、《廣西日報》、廣西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
用心做教育,以愛為人師。蘇家珍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精彩華章,為國家和社會竭力貢獻青春力量,彰顯了當代教師銳意進取、不負時代的榜樣風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