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多種多樣的特色課程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學校‘悅讀’空間里上的閱讀學科融合特色課程,涵蓋了很多學科。”談到學校的特色課程,廣州市越秀區舊部前小學學生王澤恩興高采烈地說。以特殊場域為基礎,打造涵蓋多學科的綜合性課程,正是舊部前小學課程融合改革的重要舉措。
舊部前小學秉承“為學生成長奠定生命基色”辦學理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實踐,構建特色校本育人體系。學校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先進信息科學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效融合,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新樣態。
舊部前小學校長金秀玲表示,學校構建指向提升核心素養、發展潛能,以學生為本的“原色”課程體系,關注學生對真實問題和真實情景的分析和解決。“我們根據紅綠藍三原色,提出‘原色’教育理念,旨在為學生成長奠定生命基色。三原色通過不同組合能煥發出多種燦爛的顏色,象征著教育形式的創新,幫助孩子打造多彩人生。”金秀玲說。
“這一天學生不用帶任何學科的書籍,打破學科、教師、教室的壁壘,圍繞主題來進行學習。”舊部前小學副校長李昕介紹,“實踐日”題材廣泛、活動多樣,包括地域文化、傳統手工藝、歷史建筑、傳統節日等,“熔多個學科知識于一爐”,使孩子們能夠進行綜合性的知識學習與運用。
作為課程開展與完善的重要支撐,舊部前小學開發、運用各類特色場域,將場域作為“第三位教師”,提升課程開展效果,延展課程廣度。目前學校建構較為成熟的,是基于學校科創中心所打造的航空科創“STEAM+”特色課程。作為全國航空特色學校,舊部前小學在2020年打造的科創中心中,保留了學校三個傳統特色項目,即電腦機器人、航空航模、科技創新。其中包含多類主題不同的子項目,供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
科創中心緊鄰科夢園,形成特色課程的場域聯通。“科夢園”是舊部前小學在原有植物園基礎上,請華南國家植物園的醫藥園專家,結合廣東地域168種特色中草藥文化與現代科技設備,重新打造的創新性特色課程教育場域。不僅平時可作為課室來使用,也可用于開展校內特色實踐課程。
“孩子們拿著小平板,在科夢園里拍照學習。掃描二維碼,中草藥的知識就一目了然。”李昕表示,通過先進的設備給孩子們提供便捷的學習資源,能夠促進學生多學科學習,并增加學習興趣。“這是生物、科學方面的學習,還可以結合數學,比如草藥的生長面積計算等。語文方面則可以結合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草藥相關的詩句,草藥的烘焙、加工等又構成了勞動教育的一部分。同時,制作香囊時的繪制過程又涉及美術。”李昕認為,由此能夠更好地實現“五育”融合落地。
在科創中心與科夢園之外,學校還精心構建“悅讀”空間,完善特色課程的開發版圖。圖書館在實現智能化的基礎上,輔助學科融合,引入了不少AR書籍。孩子們可以使用平板設備對AR書籍進行掃描,獲取豐富信息。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在“悅讀”空間中結合《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語文課文,進行綜合性學習。
“特色融合課程讓孩子們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他們基本的資料收集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設計能力……也就是綜合性學習中全方位的能力提升”。這也是對學校“原色”教育理念的創新性繼承。“為孩子的成長、未來的多彩人生奠定生命基礎。”金秀玲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尹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