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兩家附屬醫院,17個整建制學院,129萬平方米的校舍建筑,占地5000畝,11000多名師生……今年6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一期全面建成,一個人才培養體系完整、傳承中山大學優良辦學傳統的現代化校園由此屹立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西教學樓。學校供圖
2015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中山大學建設深圳校區。
彼時,深圳蓬勃發展的經濟書寫了中國奇跡,但教育和醫療水平與體量尚不匹配;而中山大學則錨向了國內高校第一方陣、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場雙向奔赴就此展開。
幾年時光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新醫科、新工科學院陸續成立,廣納人才、開始招生,并在廣州校區東校園過渡辦學。2020年8月24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全面啟用,首批進駐學生2346名。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圖書館
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過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投入校區建設,實行“交鑰匙工程”,教學、科研、生活條件均按照國內高校頂尖水平建設:
——一期建成包括教學樓8棟,公共課室298間,其中超85%是智慧課室;
——一期建成公共實驗教學平臺5個,本科教學實驗室75個,購置設備3.3萬套,為學生科研實踐提供優良環境;
——圖書館國內頂尖水平,體育館按照國內單項甲級賽事場館標準設計,劇院按照甲級劇院的標準設計;
——一期建成教師人才公寓11棟,兩公里內有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附屬中小學及幼兒園,滿足學生安心學習、教職工安居樂業的需求。
……
2021年9月,深圳校區所有院系全部入駐。2023年6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一期全面建設完成。
從規劃方向上看,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主要聚焦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服務國家新興科技發展戰略和深圳創新發展戰略和未來產業規劃。

生物醫學工程學校里,學生體驗下肢步行外骨骼穿戴設備。學校供圖
在中山大學醫學院,基礎與臨床醫學教學實驗室設備總值超過1.8億元,除配備醫學院常規系列實驗室外,還擁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模擬訓練系統、成人和嬰兒ECMO和體外循環(人工心肺)訓練系統等先進教學設備。醫學院實行了“臨床+基礎”雙班主任制,讓基礎走進臨床,臨床走進課堂。醫學院還主動布局前沿及新興交叉學科領域,與深圳校區醫科和工科學院深入合作,積極推動“醫工信融合”平臺建設,發展海洋醫學學科。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農學院學生正在做實驗。學校供圖
在深圳校區數百個工科實驗室的門后,時時都上演著創新與創造的“造物”故事:在航院,學生自主研制的微納衛星將在百年校慶時上空;在智能工程學院無人機創新實驗室,學生們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都取得了突破;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生在老師團隊醫工融合的產品已走向市場……在深圳校區,中山大學還復辦了農學,服務中國式農業現代化。
這是一場大學與城市的雙向奔赴。據了解,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學科布局,全鏈條、全覆蓋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規劃。科技支撐深圳高質量發展取得初步成績。各個院系已為深圳市企業開展科技服務333項,服務深圳市企業213家,立項總經費4.42億元,成果轉化81件落地深圳,占學校成果轉化的22.3%。近年累計獲得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329個,合同金額3億元,其中含10個重點重大項目。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航空航天學院教師介紹學生立方星項目。學校供圖
截至2023年6月,深圳校區畢業生6200余人,近八成畢業生前往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能等國家重點行業和領域工作,就業的畢業生中超八成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說,學校將積極推動二期建設納入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加強在“未來技術”領域布局,加快建設智能制造、新材料與新能源、生物醫學、柔性電子等新興工科,同時考慮布局一個人文科學研究院,進一步優化提升校區通識教育水平和人文底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