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公布2022年度市縣職成教發展考核優秀單位,寧波象山縣上榜。這是象山縣教育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用奮進之筆書寫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生動寫照。
多通道育人,開啟人生新賽道
張英是寧波建設工程學校美工專業的畢業生。熱愛美術的她在校期間得到了專業的指導,在技藝不斷提升的同時,找到了人生的發展方向,于高三那年順利通過了清華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考。如今,她已經擁有5家設計公司,兼任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外聘教師。“在職業院校就讀,讓我更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不斷追逐和實現夢想。”張英經常回到母校向學弟學妹們傳授人生經驗,勉勵他們珍惜學習時光,學習更多技能,立下人生志向。
近3年,象山縣職業教育主動對接地方產業升級,圍繞象山“才能兼備、余生有幸”8條產業鏈,新增裝配式建筑施工、康養休閑旅游服務、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等16個專業,形成了12個大類專業、48個分專業。其中省級品牌(示范)專業8個,市級品牌(重點發展專業)10個,國家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1個。
全縣3所職校先后與18家高職院校及大學開展中職一體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在校學生2102人,占職高類學生比例達50.6%,平均升學率達95%以上,為許許多多如張英一樣的學生提供了人生的新賽道。
多形式銜接,開啟企業新賽道
立足特色產業,建立“校企命運共同體”是象山縣職教探索產教融合與現代學徒制的重要實踐。在象山港高級技工學校,“訂單班”的學生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路徑,學習由校企共同制定的課程,深入企業實習實踐,提前熟悉崗位特點和工作性質,實現畢業即上崗。
作為華翔訂單班的一員,學生錢澤江本學期參加了象山港高級技工學校校中廠的輪崗實習。車工強項的他在實習中被分配到模具鉗工崗,憑借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在短短兩周時間已基本熟悉新工種的所有流程,并且在實際的基礎修模中已能獨立完成操作。
從校企協作“訂單培養、冠名辦班”,到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有效融合,象山職校與縣內知名企業成立“建筑職教集團”“模具制造教育集團”,與華翔、宏潤、合力、賽德森等97家大中型企業建立長期、深度、多元的合作關系,共完成定向培養應屆畢業生1020人。
同時,象山縣教育局深入開展“入企問需”服務行動,師生每年服務全縣中小微企業50余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90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超400萬元。
近年來,象山縣職業教育還在省市級專業帶頭人、市專業首席、市首席工人、省技術能手等的合力育人下,構建“學-賽-訓”技能培養體系。目前,象山師生獲國家、省、市級技能大賽獎項達到500多項,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7金12銀4銅,獲獎學生被企業“搶先預定”。
多樣化育人,開啟產業新賽道
作為漁業大縣,隨著漁業生產裝備的不斷更新,“無證下海”“無人下海”“無法下海”成了影響當地產業發展的難題。從2002年開始,象山海洋技術培訓學校開辦了第一期漁民培訓班。20余年間,該校研發了“興漁學堂”智慧考培系統等4套系統,探索出了漁民培訓的“象山路徑”,現在已經是國家漁業船員一級培訓機構,還吸引了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國漁業機構前來參觀考察。
在該校剛開展無紙化考培系統試點的時候,放暑假的孩子經常陪著老父親在學校機房學習,出嫁的女兒專門出錢拉網線,方便父親在家學習。新西蘭來訪客人說:“當地的漁業安全管理有方、極具智慧,值得在新西蘭推廣。”
如今,象山縣職業教育已累計為社會輸送了3萬多名畢業生,他們中涌現了許多扎根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象山本地及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象山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象山職教將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繼續推進“雙高雙建”工程,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先行縣和現代化濱海花園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陶丹青)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