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體驗沒結束,我就決定留在這里了。”去年6月底,因為一張人才體驗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博士畢業生、河南籍青年陳奇留在了“心動城市”——安徽省蕪湖市。他說,蕪湖市不僅環境好美食多,更有禮遇人才的誠意與態度,符合“C類”人才認定的他,不僅在蕪湖市收獲一份不錯的工作,還享受到40萬元購房補貼,以及健康體檢、子女入學、隨遷配偶安置等福利,“在這里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干事業”。
把陳奇留在安徽的背后,是安徽各級共青團組織積極挖潛聚能,破解就業難題,千方百計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賦能。
今年2月,共青團安徽省委印發了《2023年安徽省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把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作為共青團服務青年的關鍵著力點。《行動方案》以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和畢業一年內未就業大學生為重點對象,以就業幫扶和提升社會化能力為重點領域,深入實施就業幫扶計劃、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創業幫扶計劃、就業引航計劃、實習揚帆計劃和社區實踐計劃等6項計劃。
同時,共青團安徽省委還聯合安徽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和部分地市等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構建團教社、校地企、省市縣協同推動工作體系,匯聚多方力量引導大學生留皖干事創業。與合肥、蕪湖、宣城等市開展校地人才引進云聘會、崗位對接會、交流座談會等活動。推動合肥市新站高新區30所院校建立高教基地共青團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推動校地、校企、校社多方聯動,共同做好科技創新、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此外,發揮青年學生的動員力量,讓人才招引工作日趨前置化、精準化和體驗式,也是安徽正在探索的暢通青年學子就業路徑的方法之一。
“作為‘青春引才大使’,我會利用自己的專長繼續宣傳黃山市,吸引更多人來到黃山市、留在黃山市、愛上黃山市。”近日,在黃山市優秀青年表彰大會暨2023年在讀大學生兼任鄉鎮(街道)、村(社區)團組織副書記、“家燕歸巢”暑期實習考察活動啟動儀式上,在團黃山市委實習的鄧啟銘領到了首批“青春引才大使”聘書。
黃山學子鄧啟銘是南京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他曾多次參加團黃山市委組織開展的“返家鄉”“家燕歸巢”青年學子假期實習考察活動。今年暑期伊始,他組建了南京傳媒學院“青春有力量,共見新發展”社會實踐團隊來到黃山市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實施團黃山市委“31日云小編”大學生線上實習項目,多次聯絡南京傳媒學院與團黃山市委開展交流座談,推動南京傳媒學院就業創業實習實踐基地落戶黃山市。
“青春引才大使”首批項目共有八名“青春引才大使”,聘期一年,主要職責是宣傳推介家鄉、強化聯絡互動,協助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推動高校成立“青松驛站”,助力引進青年人才來黃和推動黃山籍青年返鄉。
此外,“過來人”給青年學子上職場課也讓安徽不少在校學生找到了解決就業難題的“錦囊妙招”。
“創業很難,應屆畢業生創業更難,建議剛畢業的大學生先就業再創業。”扎根亳州市的創業青年代表張紅星在回答學生提問時說,“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明確前進的方向,積攢足夠的經驗后再創業,成功率也會更高。”
“就業是大學生踏入社會門檻的第一步,我們邀請不同行業、領域的青年代表分享職場歷程,‘過來人’的經驗更有說服力,可以更好地引領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團亳州市委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團省委聯合省教育廳、省人社廳遴選就業“引航導師”100名、“引航員”100名,開展就業思想引領。省本級開展“科技強國對話院士”等3場示范活動,邀請袁亮、李亞棟院士作分享交流。各地、各高校通過主題團日、座談訪談等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和就業觀,全省高校共舉辦“啟航青春”主題活動501場、“支部引航”活動6689場。
同時,為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安徽還遴選和推薦了90個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到共青團中央,爭取經費資助和相關政策支持。省本級利用財政貼息、大學生返鄉創業幫扶等項目,每年重點資助大學生創業項目不少于100個。開展皖北地區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貼息工作,下達貼息資金665萬元,為500個創業項目貼息。(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方夢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