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張濤)“大家知道照亮夜空的煙花是怎么來的嗎?”“我們平時穿的衣服用到了哪些材料?”近日,天津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把“科普實驗室”搬到居民社區,通過“科普+思政教育”活動形式,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走深走實。與一般科普活動不同,該志愿服務隊主動挖掘科普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向青少年傳遞愛黨愛國愛科學的價值導向。
為激發小朋友們的實驗興趣,活動中,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朱玉勤演示了隱形墨水、消失的顏色、彩虹泡泡龍等多個趣味化學實驗?!靶∨笥褌冏屑氂^察杯子,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她用生動形象的話語耐心地向小朋友們解釋蘊藏在每個“魔法”實驗背后的原理。講解環節過后,小朋友們挨個上臺做實驗,進行“沉浸式”體驗。三年級學生朱梓嫣說:“重現消失的痕跡好神奇呀!我回家一定要給媽媽演示一下?!焙⒆觽償嚢柚AО粢徊讲綄嶒灣晒φ故?,感受著化學的魅力,心里萌發出熱愛科學的種子。
“科研成果涌現的實驗室,是一生耕耘、矢志開創的小世界。在這里,有一群偉大的科學家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讓我們的民族挺起了脊梁……”志愿服務隊在實驗環節結束后,播放了生物化學科學家王應睞的故事,讓小朋友對科學家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據了解,天津理工大學科普志愿服務隊充分利用學校特色實踐教育平臺和各類育人資源,先后到天津市多所中小學校開展了科普講座、科普演示、科普體驗等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在社區中開展“科普+思政教育”活動是本學期進行的一種新嘗試??破罩驹阜贞犡撠熃處煴硎?,在社區通過科普實驗來開展思政教育,讓小朋友在寬松快樂的氛圍中學到科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更能吸引他們關注科學、熱愛科學,從小樹立家國情懷。
“平時我們社區的孩子很少有機會了解化學相關知識,天津理工大學師生來我們社區開展科普活動,能全面提高孩子們的科學素質,這是在‘雙減’背景下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碧旖蚴形髑鄥^智達里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澤說。
據悉,天津理工大學將繼續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加強與社區的共建聯動,把思政教育元素嵌入科普現實場景中,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具體講解中,點燃青少年的科學星火,為青少年構筑精神基石、夯實人生根基。

科普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